159章 撫順保衛戰(七)(1 / 2)

大明英華 空穀流韻 2844 字 1個月前

馬祥麟眼前,草坡如海浪一樣高低起伏。</p>

先於皇太極看清他這支冒充蒙古人的明軍之前,馬祥麟已用望遠鏡,看清了對手的牙邊白旗,以及披甲精銳們手持的五花八門的兵器。</p>

一個月前,在張銓主持的軍事會議上,馬祥麟見到了鄭海珠。</p>

與此前的彆後重逢不同,這次,馬祥麟頭一回感到了輕鬆與釋然。</p>

睽違一年,他們二人又都變了許多。</p>

各自的生命之樹上,仿佛添出不少枝椏,長著不同的葉子,開著不同的花,掛著不同的果實。</p>

川軍少帥成為了兵部堂官的乘龍快婿,而鄭姑娘依然是獨木向陽的模樣。</p>

馬祥麟看著鄭海珠。</p>

他比在台灣時還要清醒。</p>

兩棵樹不會再有結為連理枝的可能,但這兩棵樹,可以與其他參差的秀木一樣,成為防禦腥風血雨、狂沙濁浪的森林。</p>

鄭海珠看向他的目光,沒有半分繾綣,卻也不帶一絲生疏。</p>

“祥麟,”即使在眾人麵前,她仍舊十分自然地舍棄了“馬將軍”這個稱呼,“我跑了一趟赫圖阿拉後,覺著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和碩貝勒是皇太極,他打撫順時,應會讓皇太極的正白旗跟著自己。正白旗馬戰嫻熟的精銳大概有五千,除去留著守巢、防止葉赫部進攻的,皇太極至少也要帶四千出來。我在赫圖阿拉讓手下探過了,他們的矛和大刀,沒有你們的白杆槍長……”</p>

此刻,馬祥麟回憶著鄭海珠給出的每一點信息。</p>

近觀實戰後,信息都一一對上了。</p>

也是頭一次打後金兵的馬祥麟,很快明白,正白旗這些勇士,和努爾哈赤兩黃旗的軍兵一樣,他們就算對馬匹的駕馭再嫻熟,依然更擅長下馬用步弓,以及近身砍殺。</p>

他更有信心了。</p>

馬祥麟命令牙兵打出中軍號令的旗語,鼓點也變了節奏。</p>

他自己,則率先開始加速。</p>

作為一支騎軍的統帥,控製所部的節奏與陣型,至關重要。</p>

馬祥麟和左右十餘名牙卒,馳出前營後,五個陣營的川軍白杆兵開始變陣,每營跟著各自的旗手,迅速轉換為長排推進的陣線。</p>

但這陣線,卻不像皇太極的正白旗那樣是略帶弧彎的拉網式。</p>

倘使高明的織工能從空中俯瞰,他一定會驚訝地發現,馬祥麟這支騎兵,就像織機上的飛梭遊走於經緯間,變魔術一樣,很快在每一排又幻化出一個個三角形陣容。</p>

突前的小旗旗手一人,身後是三人、五人、七人,這十餘人的小隊,保持著極為精妙的彼此間距。</p>

每一排有三十個這樣的小隊,彼此隔開僅數步,一共四排,每排前後隔開十步左右。</p>

近兩千人的騎士隊伍,就這樣在碧綠的草原上,形成一幅既壯觀、又精美絕倫的幾何圖景。</p>

兩相比較,皇太極的騎軍陣營,隻能算是落筆潦草的三道墨線了。</p>

彼此接近到三百步左右時,馬祥麟迅速地左右轉了兩次身,目光掃過馬頭湧動的陣線,確認所部的將士們變陣完畢。</p>

他倏地提起槍,傾斜成一個帶有號令色彩的角度。</p>

身後的幾十個小旗旗手一看就明白,揮旗示意,將士們開始提速。</p>

片刻前略有些雜散的馬蹄聲,因為速度上去,而逐漸成為節奏均勻又鮮明的轟隆之音。</p>

沒有火器發射的炸響聲,沒有刀劍互搏的脆亮聲,但這種鐵蹄逼近的聲音,仿佛一陣陣踩在人的心上,更顯出千鈞一發般的緊張刺激。</p>

雙方近到兩百步了,這樣的距離,其實在須臾間就又縮短了幾十步。</p>

騎兵的對衝,任何一方都不會猶豫。一猶豫,一降速,你或許就會瞬間從石頭變成雞蛋,隻有被撞得粉碎的宿命。</p>

二十五歲的皇太極,頭一回感到作為旗主的恐懼。</p>

恐懼來自未知。</p>

對麵這支帶著偽裝、從天而降的明軍,無論那奇怪的陣型,還是統一的白杆醒目的鐵槍,都是他在遼東大地上從未見過的。</p>

他已來不及去思考應變之策,他們後麵是堅實的撫順城的北牆,不斷有火油倒下,有利箭射下。</p>

皇太極沒有退路,在父親的撤退號令響起之前,他更不能率先逃走。</p>

他隻能在獵獵迎風的正白旗下,舉起大刀,衝出中軍,來到騎陣的最前麵。</p>

將帥的士氣,就是全軍的士氣。</p>

有少數騎術最精湛、心膽最鎮定的後金騎士,在接近對撞的時刻,依然試圖放箭。</p>

高速飛馳的馬上是不可能用步弓重箭或者弩機的。</p>

那些帶著投機色彩的輕箭,有的打不到衝鋒在前的馬祥麟,偶有三兩枝打到了,因角度與力量,也完全不足以洞穿騎士甲袍、馬頭麵罩和馬胸護簾。</p>

進入一百步了!</p>

馬祥麟怒吼一聲,端平了銀槍,鉤鐮製式的槍頭,筆直地指向皇太極。</p>

身後的兩千川兵,緊跟著也做出同一姿勢,而他們胯下的戰馬,則敏銳地感受到主人通過雙腿與韁繩發出的指令。</p>

這些駿馬,是秦良玉和馬祥麟去年到京師後,親自選的。近三萬兩銀子,一半用了母子倆的積蓄,一半來自張銓陪嫁給女兒的嫁妝。張鳳儀對紅木家具和古玩珠玉毫無興趣,她眼中的風光排場,就是一支南兵、北馬的精銳騎軍。</p>

九邊軍力衰落,朝廷本就想仿照當年戚繼光客座薊鎮那樣,調忠誠又靠譜的秦家軍來北方。有了馬匹後,去歲初秋時分,秦良玉就分撥了兩千石砫兵,由馬祥麟在山海關訓練,磨合人與馬。</p>

此際,老練的石砫騎士,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膘壯戰馬,以最大的速度,驕傲而義無反顧地,向女真侵略者衝去。</p>

……</p>

撫順城頭的孫元化,偏過頭,目不轉睛地盯著北方那兩股人馬的洪流。</p>

但在最後一刻,他閉上了雙眼。</p>

他沮喪地發現,自己能監看炮彈的軌道與殺傷效果,卻無法直視騎兵接鋒的瞬間。</p>

兩邊都是血肉之軀。</p>

兩邊都帶著與步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速度。</p>

那樣高速的對撞,血肉、鎧甲、刀槍,都會像遭到炮擊一樣四散飛起。</p>

人吼、馬嘶,兵器的交碰,都會像驚濤駭浪一樣摧毀心神。</p>

兩邊衝鋒的每一位騎士,從提速的那一刻起,就明白這個結果。</p>

然而,所有人,還有馬,都圓睜雙目地往前衝。</p>

要麼過,要麼死!</p>

那是冷兵器時代暴力的巔峰。</p>

不論以美還是以醜、以浪漫還是以慘烈來看待,騎兵衝鋒,都是男性暴力的巔峰。</p>

終於入耳的轟然巨響,倒底刺激得孫元化睜開了眼睛。</p>

與想象中的一樣,兩股激流的碰撞之後,戰場上一片人仰馬翻,無數斷肢、殘軀、頭盔、兵刃,飛上半空,形成令觀者頭皮發麻的一道又一道剪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