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 還人情的引路(1 / 2)

大明英華 空穀流韻 1353 字 1個月前

鄭海珠在這個萬曆四十八年的七月,不是隻惦記著拉魯府朱以派參與自己珠寶海貿的事。</p>

她當然留心著京師的動靜。</p>

蝴蝶翅膀改變的撫順戰役結果,直接導致了薩爾滸戰役沒有發生,但曆史車輪這微微一偏,看起來並未能讓萬曆皇帝朱翊鈞多活幾年。</p>

這位大明王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天子,很快就要龍馭賓天了。</p>

鄭海珠從鬆江出發來兗州前,去與黃尊素夫婦辭行時,黃尊素隱約流露出憂心忡忡、又躍躍欲試的姿態,顯然說明,留在京師官場的東林派,已將朝中敏感的訊息,傳回江南。</p>

五年來,已成黃家摯友的鄭海珠,對東林派的活動,也大致清楚。高攀龍、鄒元標、趙南星這些領軍人物,在野講學的同時,與京師的東林門徒始終保持通氣。</p>

旁觀者清,何況來自後世的旁觀者。</p>

鄭海珠確信,這些東林人,麵上表現得不屑與齊、楚、浙黨爭權奪利,其實一心惦記著輔佐新君、進新班子這檔子事兒。</p>

運河兗州碼頭邊,鄭海珠迎到了董其昌,以及陪伴他前往京師的嫡長孫,十六歲的董庭。</p>

董其昌在士林中的形象,始終是個書畫收藏與鑒賞家。</p>

他與熱愛西學的徐光啟一樣,不摻和各黨派爭鬥,隻因身在吳地,多少傾向於東林派一些。</p>

他又做過太子朱常洛的老師,當年頗得朱常洛喜歡,故而自詡清流、力挺太子的東林派,也與他為善。</p>

太子眼看就要繼承大統的節骨眼兒上,董其昌以應邀鑒賞書畫、拜訪同年為名進京,士林中人都揣摩得出,此公多半要憑太子昔日老師的背景,起複了。</p>

至少在禮部能有個好位子。</p>

董氏祖孫一到驛館安頓下來,董其昌就命董庭去請鄭海珠來敘話。</p>

信裡頭不能講的,當麵可以交代原委了。</p>

“鄭夫人,浙黨要作最後一搏,往鬆江開關之事上潑汙水,由頭與女真人偷盜火器有關。浙黨的意思是,鬆江離遼東不遠,當年官運錢糧軍餉去遼東,山東和南直隸是唯二的兩個碼頭,如今登州仍是軍港,鬆江卻和福建漳州一樣成了海貿港口,女真人扮作海商進到南直隸,防不勝防,你們這回著了女真人的道,就是明證。”</p>

鄭海珠心道,自己曾經和黃尊素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p>

黨爭真是不可理喻。</p>

“董公,鬨韃子與開關有什麼關係?隆慶爺前頭,海禁是鐵律,倭寇還不是鬨得凶?韃子越來越有本事了,哪裡堵得住,強軍守土、經略遼東,才是要務。”</p>

董其昌啜一口茶,不置可否地“唔”一聲。</p>

鄭海珠的辯白,與黃尊素聽說彈劾時的質問,如出一轍。</p>

道理是這麼回事,但與反對派講道理,就是浪費時間。</p>

這般認知,董其昌多年前位列進士二甲第一名、進入翰林院後,不久就明白了。</p>

如今已過花甲的董其昌,更懶得多費血氣去辯個是非曲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