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章 為王前驅(1 / 2)

大明英華 空穀流韻 1307 字 1個月前

魯王說起的“朱以海”,是朱以派的幼弟。真實曆史中的二十年後,清軍南下蹂躪山東兗州,朱以派在王府自縊而死,朱以海躲在死人堆裡逃過一劫,承襲了魯王封號後,由南方的士大夫與武將包裝成殘明王朝的監國身份,繼續抗清,病故於福建金門島。</p>

此刻,鄭海珠盯著眼前的朱以派,這位後來在清人記錄中是個吝嗇鬼、不肯拿出王府資財獎勵守軍保衛兗州的朱家宗親,自己接觸了三年後,分明感覺沒有那麼不堪。</p>

魯藩這一老一小,做思想工作的基礎還可以,自己須將話,再挑得明些。</p>

鄭海珠於是反倒沒有去迎合魯王朱壽鋐的玩笑話的意思,將廳中好不容易顯現的輕鬆氣氛,決絕地拂走,語調越發沉重起來。</p>

“魯藩子嗣茂盛,俊秀輩出,是福兮瑞兮的大好事。但過往聖賢有雲:居安思危。遙想靖康之恥前夜,那汴京城不也是潑天富貴百樣繁華?結果呢,金兵鐵騎踏來,趙宋皇室數千人被虜,就連已出嫁了的宗室婦人都未被放過。如今,那個建奴酋長努爾哈赤,以金國後裔自居,滅明之誌三年前就宣之於口。即使撫順受挫,韃子仍能勾連蒙古諸部、繞道劫掠宣大,可見他們絕非西南土蠻或者嘉靖爺時的海寇那般小打小鬨。倘使邊軍缺餉,喜峰口被韃子攻破,他們旦夕可到京師,順著運河就能南來,大王,小殿下,所謂唇亡齒寒,若京師失陷,兗州越是繁華,越是容易成為第二個汴京城!”</p>

朱壽鋐眯著眼,目光沉落於廳外被春風吹落的朵朵薔薇。</p>

隻在聽到最後那句“第二個汴京城”時,花白的眉毛動了動。</p>

“鄭夫人,朝廷若真是缺餉到了這個地步,我魯府,北上西山挖出的煤,東行販海賣出的貨,變成銀子後,隻怕也是來得越快,去得越快吧?”</p>

“大王說對了一半。沒錯,萬歲爺已經了然,大明戶部要多收田賦,但隻靠增加田賦,也已不夠,須大征商稅。而且,這個商稅,不僅僅是運河鈔關和幾處海關的過稅,還應是在地商行的住稅,兩宋元明時本就如此。但魯府這一回若襄助萬歲開了這個頭,在京西有礦,在登萊有港,交出去的礦稅、商稅,與所獲頗豐比,又算得什麼?更何況,大王這般英明,小殿下這般睿智,定也看出,萬歲爺為何想動孔府。”</p>

“是敲打山東省的縉紳大族吧。”朱壽鋐身邊的朱以派,直言道。</p>

鄭海珠嘴角一鬆,乾脆地回答:“不止山東,更有江南。不止敲打,更要他們清退那些強占或者接受投獻的田畝。還有,南直隸蘇鬆六府、浙江杭州寧波等地,最是商號繁榮,若不收商稅,豈非肥了員外、窮了國庫?所以,萬歲爺怎麼會隻盯著山東呢?”</p>

她將天窗推開到了這個地步,朱壽鋐叔侄,心裡已有數。</p>

鄭海珠告辭後,朱壽鋐對朱以派道:“三郎啊,你說,當初這婦人撲到我們魯府的碗裡來,如今瞧著,是吉還是凶呢?”</p>

朱以派道:“聽說,萬歲剛派了太監,去洛陽福王那裡,是直接要銀子。”</p>

“嗬嗬,那你的意思,我們魯府結交鄭氏,還是結交對了。”</p>

“王叔,鄭氏她自己,在我們兗州煤山,就有她說的什麼股份,這幾年讓遼東那個孔有德弄人過來,也沒出過岔子。況且,她方才提到商稅,她鄭字號在南直隸的絲布茶瓷買賣,可已經做到京城了,開征商稅,她也得交。所以,侄兒想來,她不是攛掇萬歲爺,要收拾宗藩,而真的是因為,她在北地打了好幾回韃子,不敢小覷那些東夷,所以要幫著萬歲爺多弄軍餉。”</p>

朱壽鋐沉默半晌,終於輕笑一聲:“三郎,我們兗州的北邊,可沒有長江。鄭氏不論於我們是友是敵,她方才有句話,說得倒是不錯。”</p>

“是那句‘第二個汴京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