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7章 龍顏大悅(1 / 2)

開海、禁海、下西洋、斷絕西洋海路。</p>

在後世,對於很多人而言,似乎自文皇帝之後,大明的海政便延續了太祖高皇帝的策略。</p>

可實際上,圍繞著開海禁還是禁絕海貿,以及是否繼續下西洋的問題。</p>

從明宣宗開始,一直到了弘治朝,朝中的爭議,從未休止過。</p>

每隔數十年,這封塵的記憶被人所想起,於是乎,圍繞著海禁以及西洋之策,雙方唇槍舌戰,爭得不開交。</p>

上一次的海禁爭議,還是在成化朝的時候。</p>

開海和下西洋的代表為兵部尚書項忠。</p>

項忠經曆過土木堡之變,被俘虜,瓦剌人讓他養馬。</p>

不過這廝倒也聰明,騎了自己養的馬便溜了。</p>

此後馬跑不動了,於是徒步七晝夜,回到了北京城,是中華民族越獄的代表性人物。</p>

此後他總督過湖廣的軍務,還曾在廣東任副使、在山西任按察使,因為政績卓越,被調入京師。</p>

他同時,還是浙江人,住在海邊,他深知海盜猖獗,侵犯邊境的危害,也能從父祖們的口裡,得知當初鄭和下西洋時的榮景。</p>

那個時候,無數珍奇裝載卸貨,無數的大船在營造,無數人成為了水手和海官,隨著鄭和出海,建功立業。</p>

想到這些項忠要求重下西洋。</p>

於是立即遭遇了反對。</p>

雙方爭執的麵紅耳赤。</p>

可爭歸爭,項忠想來也很清楚,這場爭議定會維持很久很久,所以……他不在乎。</p>

真正心寒的卻不在此,而在於,當他帶著人,氣衝衝的向分管兵部庫房的劉大夏,要求他交出海圖和鄭和下西洋的資料時,劉大夏卻告訴他,這些,統統已經燒了。</p>

一下子,所有的爭議戛然而止。</p>

再沒有人提開海和下西洋了。</p>

要知道,人們對大海是敬畏的,大明幾十年不曾造過大船,數十年不曾下海,若是沒有了以往的經驗,甚至連編練遠航的水手,栽培掌舵和掌帆的人員,都是空白,一切,都得靠老祖宗們的經驗。</p>

在沒有老祖宗經驗的情況之下,完全自行摸索,去造船,去編練人員,這……簡直就是笑話。</p>

當然,除非朝廷真有當初文皇帝時的魄力,不惜一切代價。</p>

而到了成化至弘治年,皇帝一言九鼎,真正一言而斷,如那文皇帝一般,一聲令下,征用數十萬人,傾儘朝廷之力,去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艦隊。</p>

如今,憑著這滿朝如此多的掣肘,是做不了此等大事的。</p>

於是乎,再沒有人去爭議開海還是禁海,沒有人去說下西洋了,因為已經沒有了意義,大明徹底與海洋隔絕。</p>

項忠氣憤之下,致士,其實他還處在盛年,已成為了兵部尚書,若是繼續乾下去,很有入閣的希望,畢竟他致士之後,依然快樂的活了二十六年。</p>

而劉大夏,也因此而聲名鵲起,美名傳遍朝野。</p>

許多人稱讚他以下製上,不畏強暴,認為他為國為民,是不願浪費朝廷公帑,去讓朝廷做好大喜功之事。</p>

今日,方繼藩獻上了紅薯,劉大夏作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君子,自然興衝衝的跳出來刷了刷臉,一場嚎哭,感天動地。</p>

弘治皇帝頗為感慨,其實他何止不想嚎嚎大哭一番呢,有了這紅薯,讓他焦頭爛額的糧食問題就得以解決了。</p>

可是他是皇帝,得注意自己的身份,自然是不能當臣子的麵大哭。</p>

弘治皇帝特彆的看了劉大夏一眼,心裡似乎對這個兵部職方司郎中,有了更好的印象。</p>

都說劉郎中忠直憨厚,愛民如子,果不其然啊。</p>

在感慨了一番之後,弘治皇帝深深的凝視著方繼藩,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眸裡透著困惑,很是認真的問道。</p>

“方卿家,這番薯,從何而來?”</p>

方繼藩如實回答。</p>

“臣死罪,這出自於一個胡商。”</p>

居然……是胡商……</p>

其實弘治皇帝隻一聽,有點懵逼,麵色微微一變,嘴角竟是不自然的抽搐了一下。</p>

“胡商……”</p>

此刻這滿朝文武也露出了尷尬的表情,看著方繼藩,哭笑不得,果然你還是那個方繼藩啊。</p>

大明隻有朝貢貿易,是禁絕私人貿易的。</p>

方繼藩沒有提哪一國的貢使,隻說是胡商,明眼人都知道,這廝……是和走私商人勾搭上了,這家夥,就不是個東西。</p>

隻是,在此大功之前,什麼胡商其實一丁點都不重要。</p>

弘治皇帝回過神來,一挑眉,沒有繼續深究胡商之事,而是深深的感歎起來。</p>

“真想不到,世間竟有番薯這樣活人之物啊。”</p>

方繼藩見火候差不多了,眼角掃了一眼劉大夏,劉大夏還在垂淚,整個人顯得很激動,似乎內心的喜悅無法平息。</p>

方繼藩在心裡笑了笑,便開口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