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0章 聖君在世(1 / 2)

弘治皇帝說罷,重新坐下。</p>

左右四顧,道:“既如此,那麼考生的策論題,統統念出來,讓眾卿公評,不過要念得快一些才快,快快念過之後,將試卷傳閱下去,讓諸卿都看看,也沒什麼不可。”</p>

蕭敬躬身:“奴婢遵旨。”</p>

楊廷和這一次算是豁出去了。</p>

現在的他,想做一個直臣,既然自己的形象,已經再難使自己維持清流的體麵,繼而圖謀未來有遠大的前程。</p>

那麼索性,破罐子破摔,做一個執拗的反抗者。</p>

至今那李東陽和謝遷二人,所投來的嚴厲目光,他一副視而不見的模樣,仿佛,這些都無關係。</p>

蕭敬取了第一份試卷,開始誦讀了起來。</p>

這是一個叫劉讓的考生所書,用的乃是尋常的套路:“臣問昔在唐虞,畫像而民不犯,又有堯舜,修河治水以悅民,於是民心所向,及至三千年,無不稱其為大賢,而今陛下策問民意,此正合孔孟之道,民者,國之本也……”</p>

蕭敬念了一通,眾人聽的昏昏欲睡。</p>

這文章,也不是說不好,你看人家引經據典,就很精準,誰最得民心呢,太近的人不好,比如太祖高皇帝,比如文皇帝,這馬屁的嫌疑太明顯,貢生是啥,是清流啊,怎麼能如此逢迎呢。</p>

可曆朝曆代的皇帝拎出來,也不好,你誇唐太宗,誇宋太祖,這啥意思,大明就沒有為百姓所愛戴的明君嗎?</p>

所以這引經據典,是需要琢磨的,劉讓很專業,他拎出了唐虞、堯舜,這幾個人,都是三皇五帝時期的聖君啊,他們的曆史記錄,早已模糊了,到底是什麼樣子,鬼知道。可至少,孔聖人很推崇他們,認為他們是仁君的典範。</p>

所以,想要得民心,得民意,將他們挑出來,宣揚他們的功績以及他們的仁政,這是準不會錯的。</p>

畢竟,大明天子,總不可能吃這三皇五帝的醋吧。</p>

許多人紛紛點頭,這策論還算嚴謹,不錯,看來這位劉讓,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可謂處心積慮。</p>

其中不少觀點,可謂老成持重。</p>

接下來,是個叫朱韜的貢生,蕭敬念道:“堯舜之時,天下大治,而百姓……”</p>

好吧,又是堯舜……</p>

顯然,朱韜也很專業……</p>

再之後,是個叫劉勝的貢生,蕭敬念道:“聖人曰:皇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因而,聖人崇禮,禮者,上下尊卑也,天下百姓……”</p>

還是堯舜。</p>

此時的作文,講究的就是引經據典,先從引經據典切入進文章。</p>

而要講到親民愛民,他朝天子寫了不妥,本朝天子說了也不妥,不以堯舜切題,還能找誰,難道還能找方繼藩不成?</p>

不過……對於這樣的文體,大家已經習慣了。倒也不覺得什麼不同尋常。</p>

隻是覺得有些悶罷了。</p>

這策論,一個個念出來。</p>

等到了西山眾貢生的時候,文風卻是一改,這些人,確實是作策論的小能手,這策論可謂是絲絲合縫,密不透風,有理有據。</p>

隻不過……</p>

“百姓乃吾之衣食父母也,衣食於臣而言,而安生立命之本,百姓亦如是也。臣聞西山鎮國府,太子殿下招徠流民……”</p>

這個比較狠,居然沒有提堯舜,而是以太子來舉例。</p>

一下子,殿中諸臣嘩然。</p>

啥意思?</p>

太子殿下,竟成了親民的典範,當朝太子,何德何能,都可以和堯舜相比了嗎,簡直就是笑話。</p>

劉傑等人,頓時被無數嘲弄的目光看著,這樣做策論,是太子殿下教的吧?</p>

連李東陽和謝遷二人,也微微皺眉,覺得有些過份了。</p>

太子殿下平時不搗亂也就罷了,居然現在成了這些西山貢生們眼裡,和堯舜齊名,成了使天下百姓,心悅臣服之人了。</p>

太不像話。</p>

弘治皇帝麵容有點僵,關於這一點,他是萬萬料不到的。</p>

這策論裡,都在宣揚他們新學大道至簡,還有同理之心,又用太子做典範,這不是笑話嗎?</p>

其實這十五人的文章,作的是極好的,畢竟刷了這麼多日子的題,最大的錯誤,就是引經據典上,有爭議。</p>

楊廷和原本還有些擔心,一見如此,反而放寬了心了:“陛下,西山書院諸生,這是說,堯舜尚且不如太子嗎?”</p>

弘治皇帝端坐不動,心裡很複雜,卻沒有做聲。</p>

劉傑從容道:“回稟陛下,臣不敢太子殿下比之堯舜,隻是堯舜過於久遠,臣遍覽天下古籍,對於堯舜的事跡,也隻限於治河和路不拾遺而已,既然聖人言,堯舜乃是聖人,那麼堯舜自然是聖人。可以三千年前的堯舜來回答今日之策論,臣卻以為期期不可,當今天下,人們尚空談,人人都是堯舜,可堯舜已久遠,他們治天下之法,又有誰人知曉?陛下問策臣等,本意在於,如何能使安天下,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因此,臣以為,太子殿下設鎮國府,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