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7章 乾一票大的(1 / 2)

似許多糧食不能自給的地方,往往都是荒山野嶺,十分偏遠,一旦朝廷要運糧,路途的損耗是巨大的。</p>

現在雲南大災,朝廷就得調糧。</p>

今年,雖然朝廷是豐年,可要調糧,就免不得要征募大量的民夫,這其中的消耗,實是驚人。</p>

弘治皇帝歎了口氣,道:“趕緊著調糧吧,萬萬不可耽誤了。”</p>

可劉健卻是想了想,顯得遲疑。</p>

沉默了很久之後,劉健道:“陛下,臣有一言。”</p>

弘治皇帝凝視著劉健。</p>

劉健道:“方都尉自獻上了紅薯和土豆之後,可得是天大的功德,這些年,朝廷開始推廣他土豆和紅薯,可是……臣等卻發現,因為大麵積的豐收,穀物的價格,暴跌。這導致,許多的士紳,認為穀物過賤,自家的地裡,租種出去,也未必能獲得應有的收益,因而,不少的田地,都荒廢了下來,使許多青壯,無法租種土地,不得不背井離鄉,成為流民。好在,這些流民,倒也不是沒有地方安置,西山那兒,安置的流民,就有十數萬之多。”</p>

“可是……臣恐,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啊。就說今年吧,雖說收了不少的糧,可拋荒的土地,也是驚人,甚至還有不少的士紳,聽聞生桑養蠶有利可圖,於是大規模的將自家的地改糧為桑,陛下,這天底下,無農不穩,且不說,當今朝廷,七成以上的糧賦源於江南,可江南因此,土地的拋荒和改糧為桑,卻最是嚴重。朝廷需靠著征來的糧,賑濟各處災情,又需調糧,大量的輸送西南、遼東,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p>

弘治皇帝緩緩的點頭,他看向方繼藩:“方卿家怎麼看?”</p>

方繼藩道:“士紳們這麼做,本也無可厚非,兒臣也以為,這是一個隱患。劉公說的不錯,無農不穩,可兒臣也以為,無商不富。江南的糧賦壓力,尤其的大。更可怕的是,在江南,真正占有了大量土地的士紳,他們十之八九,因為功名的緣故,幾乎不需繳納稅賦,而尋常的百姓,隻有幾畝薄田,朝廷的糧賦,卻幾乎都強加在他們的身上。”</p>

“以往的時候,糧價還算穩定,這些小農,尚且可以靠著一些田,維持生計。可現在,因為穀物暴跌,士紳們家大業大,隻是收成多寡的問題。可對於這些小農們而言,卻是滅頂之災。兒臣以為,天下未必缺糧,朝廷所征收來的糧食,卻是年年減少,根源在哪裡呢?”</p>

方繼藩想了想:“兒臣鬥膽要說,根源就在於,手中有糧的人,朝廷征收不上他們的糧賦,反而是那些靠著糧食來活口的小農,反而賦稅極重。若能解決士紳一體納糧的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哪怕大量的土地拋荒,國庫的糧食,也足夠解決當下的問題了。”</p>

士紳一體納糧……</p>

君臣們俱都驚駭的看著方繼藩。</p>

這家夥,還真敢說。</p>

士紳是遍布在天下的大大小小地主,他們家裡子弟有功名,自己本身在地方,就是豪強,連官府都未必得罪的起,他們的特權,就在於能用各種方法,來躲避稅賦,你方繼藩,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p>

弘治皇帝苦笑,和劉健等人對視了一眼。</p>

李東陽忍不住咳嗽。</p>

方繼藩一臉純真的樣子:“怎麼,難道不對嗎?有地有糧有銀子的人,難道不該納糧?”</p>

“這……”劉健看了李東陽一眼。</p>

李東陽已經不知道,方繼藩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了。</p>

事實上,大明一直以來,對士人都有優待,比如,他們可以免稅,同時,因為朝廷委任的官員,隻到了縣一級,而縣以下,幾乎都是仰賴這些士紳們維持了。</p>

就如交稅,大明在地方上,幾乎都是如此。</p>

比如這一個鄉,朝廷需要多少糧,可要征收,怎麼收?</p>

一般的情況之下,大體人們都以為,會有專門的稅吏,前去征收。</p>

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因為縣裡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人員,去負責這些事,而且,若是什麼都是官府親力親為,成本也太高了。</p>

太祖高皇帝時期,更是嚴令差役不得隨意下鄉,因為當初太祖高皇帝認為,差役們都是窮凶極惡,一旦下鄉,極容易滋擾百姓,這位平民出生的皇帝,可是對官吏深惡痛疾。</p>

所以,官府便往往將收稅的事,委托給地方的士紳,隻要你能幫著把今日應征的糧收上來,至於怎麼收,收誰家的……我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p>

明朝中後期,大規模的土地兼並,且愈演愈烈,就源於此,有功名、能和官府推杯把盞,積極參與對方事務,同時還有協助官府收稅的士紳們,最後這沉重的賦稅,壓在誰的身上,幾乎不言而喻了。</p>

李東陽耐心的道:“方都尉,士紳一體納糧,這……倒是一件善政。其實,宣宗皇帝在時,就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可你知道為何,無法貫徹嗎?甚至……提都沒有人提嗎?”</p>

李東陽微笑,他是戶部尚書,是以,很想給這位天真的都尉,上一堂課:“朝廷在地方,與其說仰仗各地的州縣,不如說,仰賴</p>

這數之不清的士紳,一旦讓士紳一體納糧,這士紳……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