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封地(1 / 2)

太皇太後便也起身。</p>

本來婦人天生對這東西沒有絲毫興趣。</p>

可因為萬福衣。</p>

太皇太後竟也想知道,這東西到底有何不同。</p>

她走到了顯微鏡麵前,瞄了一眼透鏡,也不禁詫異起來。</p>

這樣說來,無數匠人費儘心血,不隻是能工巧匠,這無數大明最頂尖的頭腦彙聚在一起,不知花了多少時間,方才整出了一個這個,最終,才造出了萬福衣。</p>

這樣的衣衫,說是價值連城,還真是一丁點都不為過。</p>

弘治皇帝則興趣就更濃重多了,圍著顯微鏡左看看,右看看。</p>

等太皇太後看過之後,臉上浮著親和的笑容,接著便定了調子:“此衣哀家最是喜愛,太子和齊國公都有心了。”</p>

方繼藩忙道:“娘娘,這是哪裡的話,臣不過是略儘綿薄之力,太子千叮萬囑,說是這世上,誰都可以不在乎,唯獨娘娘卻也他的至親長輩,娘娘當初對太子可好了,他為人曾孫,定要想方設法,給娘娘送一份厚禮。”</p>

太皇太後周氏更樂了,喜滋滋的看向朱厚照,目光裡的慈愛更濃了幾分。</p>

今日太皇太後格外的喜悅,拉著朱厚照說了好一些話,接著便帶著人一道去聽戲,本是戲單已是現成的,太皇太後卻是臨時換了:“今日唱《捉放曹》。”</p>

朱厚照一聽是《捉放曹》,頓時興致盎然。</p>

一日下來,其實方繼藩已是筋疲力儘,從仁壽宮告退而出,弘治皇帝卻又將他孑身一人的叫到奉天殿。</p>

弘治皇帝看著案牘上積攢的奏疏,今日光顧著拜壽,事兒卻耽擱了不少,如今奏疏堆積如山了。</p>

弘治皇帝畢竟年紀有些老邁了,精力有限,卻還是打起了精神,隨手撿起一本奏疏,看了一會兒,而後抬頭對下頭一直在耐心等待的方繼藩道:“繼藩,這顯微鏡,還可以造多少?”</p>

方繼藩道:“鏡片的打磨,是最耗費時日的。現在能打磨透鏡的匠人,全天下不超過五個,就算他們帶著學徒,未來人力增加一些,可想來,一月功夫能有三五台就不錯了。”</p>

“這是寶物啊。”弘治皇帝感慨:“哪怕是朕並不知這顯微鏡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卻也知道,這大明將來離不開它。還有那些匠人,都是我大明的寶貝,定要善待,朕到時命人頒一些賞賜去。”</p>

方繼藩歡喜的眨了眨眼,行禮道:“陛下洪恩,他們若是知道,連陛下都對他們如此禮敬,心裡不知該有多高興。”</p>

這是實話。</p>

匠人的地位,哪怕是在今時今日,提高的也有限。</p>

人們天生崇尚穿著華美衣衫,鮮衣怒馬的人,或者是,人人都希望成為滿口之乎者也,開口便是大道理的人。</p>

至於匠人,每日和油汙打交道,渾身臟兮兮,手腳粗糙,自然不被人所看重。</p>

弘治皇帝則是感慨道:“這顯微鏡出來,也可見西山的各個研究所的功效極大,朕是親眼看到蒸汽機車連城市連接起來的,現在聽那蒸汽機車的汽笛,還疑如在夢中呢。”</p>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繼續道:“方才在太皇太後麵前不便細說,而今……”他抬頭,取了一本奏疏:“這是關於真臘的奏疏,繼藩,真臘國近來和佛朗機人走的很近,這些事,你知道嗎?”</p>

所謂真臘,臨近交趾布政使司,因為境內多山,起初在得知大明深入交趾,甚至將交趾設了布政使司之後,其國立即對大明表示了順服,不過顯然這兩年,又開始有了動搖的跡象了。</p>

弘治皇帝看著方繼藩,神色多了幾分慎重,道:“繼藩,你對此,有什麼看法?”</p>

方繼藩輕輕擰眉想了想,才道:“這其實是理所當然的。想當初,大明下西洋,使西洋諸國心悅誠服,他們受佛朗機人的侵略,此時有了大明,借助大明對抗佛朗機人,他們是求之不得。”</p>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不錯,繼續說下去。”</p>

方繼藩道:“可這些年來,佛朗機人受了大明的壓力,在西洋的擴張已經開始放緩,佛朗機人不得不蜷縮在呂宋、爪哇等地自保,已經無力再繼續擴張了。這就難免使西洋諸國回過勁來。他們打得如意算盤本是以大明製佛朗機,可一旦他們發現此消彼長,大明開始在西洋逐漸占據了優勢,自然而然,就開始防範越來越強大的大明了,西洋諸國,本就隻為自身考慮,可謂是蛇鼠兩端,大明與佛朗機的實力一旦失衡,他們便自然而然,開始想要借助較弱的那個,維持自己的獨立。”</p>

弘治皇帝歎了口氣道:“朕對諸國,多是以禮相待,可他們有自己的私心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