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論戰(下)(1 / 2)

戰爭是一種藝術,隻是描繪它的不是畫家,也不是藝術家,而是軍人和政客。

像何應欽這種人物,是屬於軍人和政客的集合體,他對戰爭的研究是很深的,儘管他沒有像蔣百裏那等資深軍事家般研究得那麽深,但以其能在黃埔軍校擔任教育長一職來看,他的軍事才能絕不差。

張天海拿起指揮棒指了指地圖上日本所在的位置,然後說道:“我國與日本相比,日本雖然兵精械良,戰鬥強大,但其國土狹小、資源匱乏以及人口少的弱點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以空間換取時間,以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為主,堅持持久抗戰是我們唯一選擇。就像先前打的淞滬會戰那番以及咱們現在要打的南京保衛戰一般,先前階段要堅持以大集團、大兵團會戰為主,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待到其戰線拉長之後,再派遣精銳部隊滲透到敵後騷擾敵後勤補給等各個方麵,再配以前線進攻,可極大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如有機會,還可以讓滲透敵後之精銳部隊實施斬首行動!”

何應欽點了點頭,他同意張天海的看法,“對,目前敵強我弱之態勢短時間內必然是無法改變了,像你說的,發動以消耗敵軍有生力量為主的戰役是正確的。但我想聽一下你這個斬首行動是何意思?”

張天海停頓了一下,整理了一番思路,然後說道:“斬首行動,顧名思義,就是取敵上將之首級為最終目的的軍事行動。當敵軍與我軍進行大規模軍事作戰行動時,極有可能會出現暴露指揮部之可能,該精銳部隊可借機對敵指揮部實施精確打擊,以達到使敵軍作戰指揮係統癱瘓的目的。屆時我軍當麵之部隊可趁機對敵軍實施大規模反擊,對敵實施各個擊破。”

“那按你的理解,這支滲透進敵軍後方的精銳部隊該以多大規模合適呢?”何應欽反問道。

“一個團左右的力量合適了,多了目標太大容易使敵人察覺,人數少了又對目標無法形成有效殺傷力,反而打草驚蛇導致行動失敗。”張天海十分肯定地說道。

聽了張天海的這番話,何應欽站在地圖前沉思了好久,約莫過了三分鍾,他才開口問道:“如果由你們團來擔任這個襲擾敵後的精銳部隊,你作指揮官的話,你會需要哪些方麵的支持?”

反正這個時候也不太可能能夠實現這種作戰方式,所以乾脆就當作是吹牛皮就好,於是乎張天海就放開了:“第一,要保證通訊的暢通和戰場的信息,能否合理及時地捕捉戰機跟通訊暢通以及戰場信息的及時更新有莫大的關係;第二,就是裝備上要精良,才確保能在最短的時間解決戰鬥,達成戰略目的;第三,則是友軍的配合,如果沒有友軍的配合,光靠自己這麽一支小部隊,成事機會渺茫。總而言之,則是三個字,‘快、狠、準’!”

何應欽之前也聽說過此類作戰概念,但也沒深究,畢竟這個時代中國軍隊的力量還是太過薄弱了,有了量變才能引起質變,連數量都沒有呢,何以接觸質變這東西?所以當時他也沒深究這個概念。

“若是你部目標暴露,敵軍發現你部蹤影,並對你部形成合圍,你會如何解決?”何應欽再次發問。

“首先要相機突圍,如能在敵軍形成合圍的薄弱處相機突圍跳出包圍圈,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如果無法突圍,那麽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針對敵軍的包圍,可以上報統帥部,看看能否對合圍我部之敵形成更大包圍圈,屆時可實現中心開花;第二種結果則是,我部自卑職,以及卑職以下全團殉國!”張天海說到最後語氣已是十分嚴肅,若真有那麽一天,他一定也會不惜性命,以死報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