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絲綢、茶葉保護法(1 / 2)

鬆江,西城區工業區內,廣盛紡織公司。

作為一家在鬆江西城區裏數得上名號的紡織公司,他們擁有上千名員工,專業從事織布以及印染,最後生產出布匹成品,再直接供應到消費市場上。

廣盛紡織公司最引人稱道的並不是他們的織布技術多好,其實他們的織布技術也就普通水準,采用的是李氏製鐵公司生產的織布設備,能夠生產各種標準規格的機製布匹。

質量和成本上沒有領先競爭對手太多,但是也沒有落下多少,屬於行業中遊水平。

廣盛紡織公司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紡織市場裏生存下來,並且規模做到一千多人的規模,是因為他們有著非常獨特且先進的印染工藝。

采用同樣規格的布匹,同樣的染料,但是他們印染出來的布匹就是質量更好。

顏色更加鮮明,不褪色,而且價格還能夠做到更低,而且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流行花樣,頻繁推陳出行各種新式花樣的布匹,再把布匹通過渠道商,銷往江南本地市場裏的消費者。

廣盛布,在江南幾個府縣裏還算是比較出名的,廣受當地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好評。

花樣足夠新,而且啥樣的都有,能夠讓諸多女性消費者們做一身新式花樣的衣服,而且價格也不貴,性價比很高。

獨特的印染工藝,新式花樣繁多,性價比高,這是廣盛紡織公司生存的基礎!

不過在印染之前,他們也得生產出來質量足夠好,成本足夠低的布匹才行……在織布上是他們的老本行,自然是沒什麽問題的。

但是布匹質量如何,除了織布本身的工藝外,也和棉紗的質量息息相關。

今年隨著漢天機械公司在新型紡紗設備出現,市麵上開始出現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棉紗!

如此也就導致了廣盛紡織公司在采購棉紗的時候,自然傾向於采購新式棉紗,以提升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

也不用和那些包攬了紡紗織布印染三大工藝的大型綜合紡織公司們一樣,還需要訂購新型紡紗設備,然後才能夠及時跟進新技術。

他們隻需要訂購新式棉紗就行了!

隻是漢天機械公司正式推出新型紡紗設備也就一年不到,市麵上采購了這種設備並成功量產的紡紗廠還是不夠多,並且大部分還都是那些大型綜合紡織公司自己的紡紗工廠。

這些大型紡織公司旗下紡紗工廠,人家生產的棉紗一般都是滿足自己的需求,一般不會流向市麵的,更不會大量供應給其他織布印染工廠……那都是競爭對手!

廣盛紡織公司想要獲得新式棉紗,就隻能在市麵上找那些獨立棉紗工廠。

隻是廣盛紡織公司想要找到和合格的獨立供應商其實也不容易……別看市麵上各種亂七八糟的棉紗工廠很多,但實際上有資格成為廣盛紡織公司供應商的並不多。

質量、成本,光是這兩樣就足以排除掉市麵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各種所謂棉紗工廠了。

因為市麵上的大量獨立棉紗工廠,其實大多實力都不怎麽樣小型、微型棉紗工廠,甚至是家庭作坊。

普遍存在規模小,產能小,資金少,技術落後的問題。。

棉紗產業作為棉紡產業裏的第一大類產業,看似門檻低……幾乎全國各地都有搞,但實際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棉紗工廠都是家庭、微型工廠模式。

要麽是一家子幾個人的家庭作坊,要麽是十幾個,多不過幾十個人的小型,微型工廠。

畢竟紡紗的門檻是真的低……很多家庭作坊裏的紡紗,甚至都不用什麽水力動力,更別說什麽蒸汽機了,人家就用二十幾年前的人力紡紗機,雖然效率不高,產量低,人均產值特別低……但是人家又不是真的搞什麽大工廠,隻是自己搞個小作坊混口飯吃而已。

這些小型乃至微型的棉紗作坊、小工廠,通常也不給那些大工廠供貨……質量和價格都不行,達不到大工廠的要求,他們一般都是直接麵向消費市場,或者是同樣家庭作坊模式的小微型織布作坊,或者乾脆直接賣給本地的農村消費者。

依靠本地優勢生存!

棉紗直接賣給消費者,這種事在後人看來興許有些誇張,但實際上這是當代大楚帝國的很正常的情況。

當代大楚帝國裏不少偏僻落後地區的農村婦女農閒之餘,依舊會自行織布,最後做成衣服給自家人穿。

雖然市場上的成品機製布已經很便宜,但是對於農村家庭而言,依舊算得上昂貴,因此當地的大楚帝國農村地區,尤其是偏僻落後的農村地區裏,農民家庭裏的婦女們,依舊保留了自行織布的傳統……反正他們自己的時間也不值錢,能夠省下多少是多少。

倒是自行紡紗變的很少了,因為工廠生產的棉紗,實在太便宜……哪怕是窮苦農民也能夠承擔得起購買棉紗的價格。

這背後還涉及到棉花價格,棉花進口等多種因素,如今的北美以及印度地區都是大楚帝國的棉花重要進口產地,尤其是是印度那邊……大楚帝國花費了巨大的力氣在當地推廣棉花種植。

如今大楚帝國每年進口的棉花數量巨大,而且進口價格非常的便宜。

從印度進口的棉花,在鬆江的到岸價比鬆江地方當地自產棉花還便宜……

所以,現在江南地方都沒人大規模種棉花了,基本上除了種主糧外,就是種桑樹或其他經濟農作物……

順帶一提,大楚帝國從來沒有在國外其他地方推廣過種桑養蠶技術,倒不是那些資本家們不想,而是被國內養蠶行業強烈抵抗……為此還引發了不少的風波。

最終官方正式出台了絲綢相關技術的出口禁令,包括桑樹種植、蠶種外流、蠶養殖技術、絲綢紡織技術等一係列相關技術的保護法令。

也禁止國內企業從國外進口蠶繭、生絲、絲綢等。

基本上……在絲綢行業相關上,隻允許出口絲綢成品,其他的絲綢相關的貿易往來都不允許,也不準許國內企業在海外土著國家推廣種桑養蠶。

這就是承順二十六年正式推出的“絲綢保護法”。

這是國內官方為了保護國內蠶農所作出的保護……事關數千萬蠶農的口袋問題,哪怕看似不合理的做法,也會變得合法合理!

帝國鼓勵允許大規模進口棉花,但是卻不允許大規模進口蠶繭,生絲,絲綢!

畢竟這玩意是兩碼事……棉花是大眾消費品,同時機製布匹也是大宗出口貨物,進口棉花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也會加工成棉布再出口。

但是絲綢不一樣,這玩意是奢飾品。

再者,隨著帝國經濟發展,國內生產的絲綢絕大部分都是內部消化了,出口的其實不多……當然,這也和國外對絲綢這種奢侈品的消費能力不咋地有關。

整個歐洲的絲綢消費能力,還不如鬆江府裏的西城區一個區呢!

出口少,大部分都是內部消化了,但是絲綢也不是什麽生活必需品,這玩意屬於奢侈品,不需要通過大規模進口蠶繭、生絲來壓低絲綢價格,然後滿足民眾所需!

大楚帝國官方,可沒有什麽覺悟要讓民眾們穿上便宜實惠的絲綢……

大楚帝國官方寧願讓絲綢的價格保持在一個高價位,進而保護國內數千萬級蠶農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