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冶工業基地(1 / 2)

大楚帝國承順二年二月十三,羅誌學並沒有和往常一樣待在武昌城坐鎮,而是抽空去了一趟武昌以南百公裡外的大冶。

之所以去大冶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去視察大冶縣眾多工廠。

自從去年初冬時分拿下武昌府後,大楚帝國就開始整合大冶一帶的鐵礦山、銅礦山,設立了大冶煉鐵廠、大冶煉銅廠兩大核心冶煉廠。

緊接著又設立了漢天兵工廠,漢天機械廠等一係列工廠。

圍繞著大冶裡的鐵礦和銅礦等礦產,建立起來了集採礦、冶煉、機械、鍛造武器於一體的工業基地。

當然了,這個工業基地和民用沒啥關係,所有的工廠都是為了打造槍炮盔甲等武器裝備而建立的。

隻有一些工廠有富餘產能的時候,才會供應民間使用。

其中主要是大冶煉鐵廠會對外銷售鐵料,漢天機械廠則是會對外界銷售各類鐵製農具、炊具等。

畢竟大楚帝國控製的地區很多,治下民眾非常多,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農業生產、手工生產裡也都需要各類鐵製品的。

尤其是農具、刀具、炊具更是不可或缺的。

沒這些東西可就沒辦法種田生活了!

因此哪怕漢天機械廠主要還是為了向各國防工廠供應各種機械產品為主,但也不得不專門開辟了一個分成,專門生產各類民用鐵製品,銅製品供應民間。

說起來也搞笑,以為漢天機械廠生產的農具質量好,價格也不貴,除了對內供應銷售外,竟然還有一部分農具,刀具被那些走私商人們採購然後運到贛北一帶甚至江南進行販賣。

這銷量竟然還不小!

你說明廷那邊是否會查禁這種商貿往來……

人家才不查了,甚至還巴不得湖廣這邊流出來更多的鐵製品。

傳統中原王朝對鐵製品的管製,往往是禁製對外輸出,很少說會禁製別人家的鐵製品進來的。

禁製對外輸出,尤其是禁製對草原族群的鐵製品輸出,那是因為鐵在草原屬於最高等級的戰略物資,你這邊把鐵料買過去,人家回頭就用來鑄造武器了。

而對內輸入,這不礙事,甚至明廷那邊還巴不得那些商人把偽楚的鐵製品都弄出來賣掉,這樣偽楚軍也就沒有足夠的鐵製品用來鑄造武器了,而他們明軍反過來還能騰出來更多的鐵製品用來鑄造武器。

不過他們顯然是小看了大楚帝國的鐵產量,更加小看了大楚帝國國防行業對鐵料的需求。

大楚帝國整合了大冶的採礦以及冶煉行業了,光是從各種渠道補充過來的挖礦的礦工就足足有五六萬人……

包括大量戰俘,流民,附近地區的青壯等等。

再加上原來本地的大量礦工,這使得了大冶地區的礦工數量數量番了好多倍。

同時大楚帝國為挖更多的礦石,更好的運輸礦石,還修建了大批的基礎設施,比如為了更好的運輸鐵礦石,大楚帝國的大冶礦務局直接在礦區裡舖設木製軌道,採用馬拉人推的軌道車進行運輸。

並且還在建設各礦區到大冶煉鐵廠之間的這種木製軌道呢。

火車這些東西一時半會的搞不出來,但是搞個木製軌道車還是可以的。

而在冶煉上,大楚帝國的大冶煉鐵廠除了增加工人,搞人海戰術外,同樣也採用了更多的各類機械設備。

這也就使得了大楚帝國的採礦以及冶煉工業水平還是那渣樣,但是產量卻是大幅度攀升。

等到了鍛造各類鐵製品的階段就更不用說了,採用各類機械設備尤其是水力機械設備的漢天機械廠以及各兵工廠,他們的生產效率可不是原始而傳統的手工作坊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經過數個月的建設後,如今大冶一地的各工廠已經初步成型,部分已經開始小規模試生產。

其中就有整個大冶工業建設裡最核心的工廠,漢天兵工廠的開始投產。

站在大冶工業基地的前方,羅誌學看著前方的一大片廠房,而邊上的工業部尚書袁高峰則是給羅誌學介紹道:

「遵照陛下旨意,我們在大冶建設各工廠的時候,吸取了襄陽各工廠的建設經驗,採取了把各工廠集中在同一地方,以減少平整土地的成本和時間,更好的解決供水和交通問題,也能夠更好的加速各工廠之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流傳速度!」

「如此也就有了這一片工業基地!」

「整個基地的多個主要工廠,都是沿著江邊建設,同時我們還把原來此地的兩條小河流進行了疏通和改道,引入了長江江水,以驅動水力設備!」

「在岸邊,我們修建有三座碼頭,其一為木炭碼頭,專門用於接收從各地運輸過來的木炭並儲存,我們煉鐵也好,鍛造也好,都需要大量的木炭,目前已經從湖廣各地廣泛搜集採購木炭,數量充足,足夠我們使用了!」

「還有兩座則是普通的碼頭,用來對外運輸鐵料、鐵製品以及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