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孫傳庭上位(二合一章節)(1 / 2)

(20分鐘刷新後再看)

當徐誌賢帶著人在瑞昌前線視察的時候,大楚帝國裡的其他文武高層們也沒閒著。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參務大臣、工業部尚書袁高峰,目前正在大冶視察大冶工業基地,他要在大冶視察漢天兵工廠、漢天機械廠、大核心工廠,敦促下屬各廠穩中提升產能,確保各類軍需產品的供應。

尤其是在漢天兵工廠裡,敦促二年式遂發步槍的生產線建設情況。

算上袁高峰的員,也就是參務大臣已經有三人外出視察。

而大楚帝國裡一共也就,而文官體係隻有五個人:分管吏務、內務,同時兼任吏務部尚書郭全書;分管司法事務,大督察院左都禦史的秦高林;分管工商經濟事務,併兼任工業部尚書的袁高峰;分管稅收、財政事務,同時兼任稅務部尚書的陳星凱;分管農林畜漁、基礎建設、民生賑濟、教育等事務,同時監管禮教部尚書的宋章。

剩下的兩個一個是軍方的參謀部部長徐誌賢,軍政部部長魏開福。

大體上是徐誌賢負責軍令事務,魏開福負責軍政事務。

一個管打仗,一個管建設。

大楚帝國裡的七個參務大臣,目前已經有了三人外出視察,目前隻有四名參務大臣留京坐鎮處理政務。

這頓時讓這四個人的工作強度提升了起來。

這些也是被羅誌學看在了眼裡,因此在七月初四的時候,羅誌學下旨因參務大臣工作繁忙,特調財務部尚書黃誠宣、農林部尚書張旭、吏務部左侍郎宋經緯、參謀部作戰副部長孫天弘一共十人入宮行走,協參軍政要務。

這個『協參大臣』,也是羅誌學謀劃已久了。

一方麵現在的參務大臣權柄過重,需要一定的製衡。

另外一方麵嘛,現在的參務大臣工作實在過於繁忙,這些參務大臣可不僅僅隻是名義上參讚軍政要務,而是真的需要輪流在宮內二十四小時進行值守,並且發生緊急要務的時候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同時他們除了輪換在宮內值守外,還有繁重無比的本職工作。

以前七個人在京畿的時候都還好,勉強還能安排的過來,這一下子有三個人被安排出京視察,隻剩下四個人的時候就有些輪換不過來了。

同時參務大臣又沒有其他副手,頂多隻有少數從各衙門抽調過去處理普通文書工作的低級輪換官員而已。

而羅誌學是真的擔心如今留守京畿的四個參務大臣,被活生生累死……

所以趁著這一次機會,羅誌學直接推動了協參大臣製度,給那些參務大臣們配個副手。

這些協參大臣,並沒有和參務大臣一樣,會分管多個事務。

他們的日常工作還是本質工作,但是需要輪換入宮值班,在值班的時候充當參務大臣的副手處理事務,以減輕參務大臣的工作量。

而從權力製衡角度來說,這些協參大臣一定程度上也能製衡參務大臣的權力,避免參務大臣權柄過大,除了皇權外難以有效製衡。

但是,用協參大臣進行製衡,那這隻是預防萬一而已。

參務大臣最好的製衡人選,是參務大臣自己!

七個參務大臣呢,他們代表不同的利益,有著不同的野心,同時他們的政治地位處於同一高度,沒誰說地位更高。

如此一來,矛盾自然就來了。

製造山頭,這事羅誌學還是很在行的。

先是弄軍政分離,把文官和軍方搞的矛盾重重。

又搞參務大臣製度,並且在分管事務上也進行了一些調整,然後又讓他們參務大臣之間有著矛盾。

哪怕是軍方內部,現在也是有著內部矛盾。

比如陸軍那邊,對近衛軍的豐厚待遇就非常不滿……

而海軍那邊,對陸軍拿了絕對大頭的軍費,隻給海軍留下一點銀渣子也很有意見。

守備師的將領們,對主力師的將領高高在上也特別不爽。

最近,守備師裡的一些將領,包括一些和守備師利益關係比較大的將領們,都在呼籲對守備師進行改革。

怎麼改革?

直接把守備師擴充為主力師啊。

如今的守備師在楚軍體係裡,就是屬於典型的二線部隊,戰術編製以及裝備,全都是傳統軍隊的那一套,也就是明軍營哨兵的那一套,甚至很多新編的守備軍,其中將士們的軍服都還是明軍的軍服呢……

長期以往,自然是很多守備師的將領有所不滿,並試圖推動守備師改革,增強戰鬥力。

其中西路軍司令黃光茂以及守備軍裡的幾個主要將領,主要是王大壯、馬大炮、安永多等人,還有就是投誠高級將領裡混的比較好的陳永福、賀人龍等人都在積極搞這事。

之前給守備師配屬兩斤半野戰炮,就少不了他們的推動。

怎麼說呢,人家也是有進步想法的。

不過他們也很清楚,以目前大楚帝國的形勢,守備軍是不可能大規模改編為主力師。

這是不現實的,畢竟守備軍的規模和主力軍相當,這麼多人都要改編為主力部隊,所需要的槍炮以及盔甲是一個巨大的數量。

如今主力師都還無法做到齊裝滿員,很多主力師的槍炮,尤其是火炮還奇缺無比呢,怎麼可能把緊缺的槍炮大規模裝備給守備軍。

同時,他們也不太可能指望被直接調到主力師裡任職。

他們自家人知自家事,自身的能力還是有所缺陷,要不然的話也不可能被打發到守備軍裡任職,真讓他們去指揮一個主力師,他們自己得先抓瞎。

畢竟主力師和守備師的戰術戰法是截然不同的,守備軍的將領們很難適應並有效指揮主力部隊。

而既然如此,他們就把目光瞄到了提升守備師自身戰鬥力上來。

比如說裝備更多的野戰炮,把鳥銃一部分換成元年式火繩槍,把一些亂七八糟的短袍換成製式兩百斤短袍,比如裝備更多的盔甲。

這些都是能夠有效提升守備軍戰鬥力的。

尤其是火炮!

一旦守備軍自身也大規模裝備長管野戰炮的話,那麼在和明軍作戰的過程裡就能夠獲得巨大的優勢。

到時候不用主力師的炮兵部隊幫忙,他們自己就能夠單獨對抗明軍裡的大量營哨兵,衛所兵。

火炮,這才是目前戰爭裡決定雙方勝負的最大影響因素。

隻是大楚帝國裡的野戰炮產能看似很大,但是需求量更大,主力部隊那邊都等著用,同時海軍的戰艦也等著大量長管火炮使用。

這能夠騰出來給守備軍的長管火炮,數量上自然就沒那麼多了。

如此也就導致了守備軍和主力部隊之間的矛盾。

軍方內部的這些矛盾,軍方和文官係統的矛盾,文官係統內部的矛盾,這些矛盾可不少,而且有一些甚至還是羅誌學故意製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