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第二代火炮(1 / 2)

<b></b></div> 大楚帝國作為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除了南極地區外,在各大洲乃至具體所有地區裡實際控製領土的全球性帝國,在全球範圍內都進行了廣泛的駐軍。

其軍事基地從西伯利亞北部的北極荒原,再到赤道地區,再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

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從高原到沿海平原。

大楚帝國的各種軍事基地遍布全球,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

在作戰的時候同樣如此,在北非,西亞等地區的沙漠地帶裡有楚軍在駐紮作戰,在南洋,非洲,美洲的熱帶雨林裡也有楚軍在行動;

在溫暖如春的地中海沿海裡有楚軍,在陰冷潮濕的英格蘭群島等北海沿海地區裡有楚軍駐紮行動,在北歐地區裡也有楚軍在行動。

在如此廣泛,不同的地區裡駐軍以及作戰,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的軍事力量需要麵臨著諸多不同的條件,在裝備各種軍事裝備的時候也不得不考慮更多。

因為很難有一種軍事裝備能夠滿足如此大範圍,不同環境下的需求的。

在目前技術還有限的情況下,為了適應各地區裡的軍事需求,大楚帝國光是在新一代的連發步槍,也就是二十五型步槍上就細分了多種型號。

針對熱帶雨林,沿海等潮濕、高鹽分等環境需求,針對性加強了耐腐蝕性能的熱帶板。

針對高緯度,高原等嚴寒地區裡使用北方版,北方版步槍針對性加強了抗寒性能,讓步槍在哪怕零下幾十度的情況下也能正常使用,因為普通鋼鐵材料製造的槍管在極端低溫條件下容易變脆,進而影響槍炮的性能。

因此需要專門的防寒鋼鐵合金材料來製造武器裝備,但是受限於技術問題,這種防寒性能更強悍的槍炮,用的材料都是先進而昂貴的新式合金材料,在成本上會更高。

然後還有根據地形,兵種的不同,裝備不同長度的二五步槍,比如普通情況下,步兵使用的都是標準版長度的二五步槍,這種二五步槍也是最長的。

此外海軍陸戰隊以及陸軍部署在地形複雜地區,比如深林比較多的地方,或者是部署在沿海,隨時準備施行登陸作戰等任務的陸軍步槍,普通裝備海軍版。

騎兵、後勤、炮兵、工程兵等非步兵兵種,如果需要配屬步槍的話,則是配屬騎兵版為主。

二五步槍光是長度就分成了三種,而三種不同長度的步槍裡,又根據部署需求不同,會細分標準版,北方版,熱帶版。

當然……這種所謂的細分也隻是理論上的,實際裝備和部署的時候,往往也不會分得太細,比如裝備普通版步槍的步兵,在有需求的時候也會直接調到熱帶或寒帶地區執行任務,普通版的步槍雖然防腐蝕或防寒性能差了一些,但是並不代表不能用!

一般隻有長期駐防在特地區域裡的部隊,才會專門配屬環境優化的北方版或熱帶版。

而有類似情況的不僅僅是步槍,實際上火炮也一樣,隻不過火炮的研發、裝備使用成本更高,所以楚軍除了特殊情況下,一般都是儘可能的裝備使用通用版的武器裝備,如此也就對材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這說的還隻是單純環境對武器性能的影響,而實戰中,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敵人不同的武器裝備所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也是天差地彆的。

比如在本土地區裡眾多軍事演習裡都發揮出色,能夠發揮巨大戰場作用的陸軍中大口徑火炮,如一百毫米加農炮,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這些中大口徑火炮,在過去的多年裡在海外地區裡基本沒什麼表現機會!

彆說在海外了,就算是在交通設施差一些的中亞以及東歐地區裡都沒表現的機會。

理由很簡單,這些火炮太重了,在本土範圍內依靠鐵路、完善公路進行機動沒什麼問題,哪怕是好幾噸也能拉著走,軍方還在嘗試使用蒸汽機拖拉機來代替馬匹拖拉重炮呢,隻不過目前的嘗試還不算成功。

本土地區裡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長途機動有鐵路,短途機動有公路,同時作為動力的挽馬也不缺,大楚帝國裡的豐州馬已經培育多年,並且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繁殖,使用,不說軍用,光是民間裡用於農業以及交通的豐州馬都是一個數量龐大無比的數字。

在本土地區,隻要軍方需求,隨時都能征召數以百萬級的豐州馬為主的挽馬。

然而本土的諸多條件是在海外地區,尤其是在殖民地,乃至土著控製區裡無法實現的。

海外地區裡,包括大楚帝國直接進行統治的殖民地,基礎設施基本都不會咋滴,更彆說那些以保護國等名義的經濟殖民地這些土著控製區了……其交通設施在楚軍看來和沒有也沒啥區彆,絕大部分地方甚至連條土路都沒有……

而挽馬也是個麻煩事,可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夠和大楚帝國一樣,擁有幾千萬匹各種馬匹的……很多地方的馬匹可能就幾萬幾十萬而已,在海外行動的楚軍想要在海外就地征召馬匹使用也是非常困難的。

要不然,部分海外地區駐防的楚軍,也不會使用什麼驢子之類的牲口充當運力了。

至於說從本土運輸馬匹到海外去……成本太高了,楚軍一般是能不乾就不乾這種事的,隻有在當地實在沒辦法搜集到足夠的騾馬才會想辦法從其他地方抽調,但是往往也是從附近的海外地區裡抽調……儘可能的節省成本。

諸多原因也導致了,楚軍很難在海外地區裡把重型火炮用於野外戰鬥,一般都是海運或河運調集一批重炮過去,然後部署在某個沿海或沿河港口,輕易不動彈……就和在察裡津部署的一個重型炮兵營一樣,不出意外的話,這個重炮營是不可能有上前線作戰的計劃。

彆說這些重炮了,就算是師屬炮兵裡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沒法用。

如這一次的東歐作戰裡,原本以為東歐是個大平原,地形平坦,就算當地的交通設施不咋地,但是行軍重量一點六噸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應該也能用……但是實際到了地方,尤其是離開察裡津,越過了頓河流域繼續往西後才發現,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在這種地形裡根本沒法用。

這地方雖然地形平坦,但是根本沒有道路,更沒有什麼砂石硬化道路,很多當地土著開辟出來的土路在雨季裡變的泥濘不堪……一點六噸的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機動起來極其困難,大部分時間都是陷在泥濘裡!

而類似的情況也廣泛出現在其他地區裡,比如在南洋地區裡,這玩意也很不好用,在非洲甚至歐洲地區裡,這款火炮在一線部隊裡的反應都不咋地。

當地交通設施太落後,而這種火炮太重……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乃是一款身管倍徑達到二十四倍的典型長身管野戰炮,早期型號放列重量雖然隻有七百五十公斤(戰鬥重量),後期型號達到了八百多公斤,咋一看似乎都不到一噸重。

但是行列重量,也就是行軍時候的整體重量卻是達到了一點六噸。

楚軍裡的火炮重量,分為放列重量和行列重量,其中的行列重量簡單定義就是一門火炮運輸到擬定地方後,架起火炮就能作戰所需要的重量——拉過去就能直接開炮!

其部件包括炮管、炮架、車輪、前導車、彈藥、彈藥車

楚軍的炮組,小型火炮往往會把炮彈直接放在火炮的前導車上,讓前導車由前導車充當彈藥車,當然了,為了避免太重,影響機動能力,所以炮組攜帶的炮彈也很少。

如七十毫米步兵炮,七十五毫米山炮……尤其是七十五毫米山炮,這玩意的行列重量隻有區區的三百五十公斤而已,之所以能夠這麼輕,並不是火炮設計多麼成功,材料多麼先進……純粹是為了保持高機動性,炮組自身攜帶的炮彈很少而已……炮組的火力持續能力比較差一些。

實際作戰的時候,後頭往往還會跟著一輛專門的雙輪或四輪彈藥車,以隨時補充炮彈……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款火炮的行列重量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麼輕,是一個計算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

而三十二年式野戰炮,這玩意的行列重量大,是因為攜帶的炮彈更多……

而更大口徑的火炮,則是乾脆把火炮和彈藥分開來運輸,火炮一輛,彈藥車一輛,這兩輛加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炮組,因此重型火炮計算行列重量的時候往往比較誇張……因為有專門的彈藥車,大口徑炮彈,發射藥也更加沉重,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甚至還會配屬了兩輛彈藥車呢。

這也是為什麼大口徑重型火炮,所需要的炮組成員更多,挽馬更多的緣故。

除了火炮自身更重的緣故外,也和彈藥更重有關。

但是不管統計方式是什麼,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玩意的機動能力都不咋地,其後期型號因為使用了更大更好的炮架,車輪等,導致重量還有所增加,光是戰鬥重量都得八百多公斤。

所以哪怕不算什麼彈藥,光是拉著這麼一個八百多公斤的玩意進行長途機動都是個極為麻煩的事。

而在東歐戰場上,這種問題再一次出現,而且表現的更加嚴重,大部分時候這種火炮都不是在前線作戰,而是在後方和泥濘土路較勁……往往前邊的戰鬥都打完了,這種火炮都還在後頭陷在泥濘裡出不來。

七十五個毫米山炮的表現倒是好一些,這東西的重量比較輕,雖然攜帶炮彈的數量少,但是機動性勉強還能保障,隻是射程太近了一些,精度也不怎麼樣,有時候實戰中的表現,也沒比七十毫米步兵炮好到哪裡去。

怎麼說呢,兩者紙麵性能看似拉的有些開,但實戰中的效果沒太大的差彆……

同時陸軍其實對這玩意的表現不算太滿意,才三千多米的有限射程,進行遠程火力壓製不好用,主要是精度太差,看似三千多米的有效射程,實際上這麼遠根本打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