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鄉鎮小工業模式(1 / 2)

禦前演習結束之後,羅誌學就近視察了當地的發展情況。

前兩天重點看周邊地區的農村情況,農業發展。

安廬地區的農業發展還是可以的,糧食產量有著比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黃河人工改道後,再加上持續多年在淮河流域大量投入的基礎水利工程,讓淮河流域洪澇情況大為好轉,從以往的年年小澇,三年大澇變成了風調雨順。

淮河流域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安廬高官江以北地區的發展源泉。

這也讓安廬地區的農業發展速度比較快,糧食產量提升巨大。

羅誌學沿著鐵路線,視察了幾個縣的農業生產情況後,對安廬巡撫衙門的農業生產工作表示了肯定。

同時也能對安廬省最近這些年圍繞著農村地區所展開的一係列小工業表示了肯定。

這糧食產量增加了,讓民眾吃飽了,還要想方設法探索讓農民們的收入進一步增加。

如何讓廣大的農民們增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乃至困難的問題。

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有,比如推廣收益更高的經濟農作物,組織農村多餘勞動力前往經濟發展地區進行勞務輸出等等,其實都是辦法之一。

但是,最有效,同時也是最困難的方式還是在當地發展工商業,增加當地的工作崗位,就地吸收當地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讓當地農民獲得更多的的額外收入。

隻是發展工商業搞工廠,哪有這麽容易啊!

全國各地的官府都在搞,但是說實話真正能夠搞起來的並不多,尤其是安廬這地方……地理位置有些尷尬!

安廬橫跨長江兩岸,而帝國在長江兩岸的工業布局,剛好完美的繞過了安廬……安廬西邊有漢天府的大冶工業區,東邊有應天府的當塗工業區……再加上還有發展的還算不錯的九江以及南昌。

更不要說更東邊的江南地區如同超級漩渦一樣,吸收著周邊地區的資金和人才以及各種資源。

然後最近這些年在安廬的東北部地區,又新崛起了徐州這個新型工業城市,就連北部中原的鄭州也發展的挺好的。

唯獨安廬……完美的錯過了大楚帝國過去三十五年來任何一次工業騰飛!

早些年都還好,工商業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安廬那邊搞了個淮南煤礦以及銅陵銅礦,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輕工業發展,經濟數據倒也能看的過去。

那個啥,那年頭大家都不咋地,而且還有一大票處於戰後恢複階段,曾經遭到了嚴重破壞的北方省份作為對比,還有一些西南地區的偏僻落後省份墊底。

因此大楚帝國成立的前十多年裏,安廬省地區雖然沒啥大發展,但是憑借著早發優勢,再加上長江水運優勢等等,發展勉強還行,經濟總量最好的時候,一度處於第八名的位置。

排在前頭的是江南、浙江、應天、漢天、楚北、楚南、江西……光看這份排名,就知道哪怕很早的時候,安廬經濟發展就已經非常尷尬了!

因為你細看這份排名,就會發現這些地區除了浙江外,其他都是長江沿岸地區……而長江安廬地區裏,安廬的經濟發展是墊底的那一個!

安廬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都是處於非常尷尬的狀態……這一點在工業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目前安廬地區,除了一個淮南煤礦和一個銅陵銅礦外,就沒什麽能夠拿得出手的大型企業了。

而這兩個企業,還是屬於典型的礦務企業……挖礦賣資源的那種。

至於機械製造這些搞的不咋地,而輕工業發展也不行。

整個工業布局看著似乎啥都有……但是啥都不咋地。

如此一來,這發展速度自然也就不咋地了,雖然整體的經濟總量是持續增長的,但是奈何其他省份增加的更快了。

幾個經濟強省/直轄府,如江南,應天、漢天、廣東、河北等地就不說了,就算是普通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也相當快,並且把安廬拋在後頭。

如楚北,楚南,江西,浙江等地。

就連曾經遭到巨大破壞的陝西,人家靠著西北重地的地理優勢,傾力發展西安,硬生生搞出來了一個西北重工業基地,經濟數據迅速超越安廬……

還有後來者的遼東省,這個在二十多年前還是一片荒涼的地方,靠著當地的豐富資源迅速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整個北方地區裏的經濟重地。

你發展快,但是別人發展的更快,這就顯得你落後了不是!

安廬地區就是如此,這看上去發展的似乎不錯,每年經濟數據也在增長,但不知不覺的,在本土諸省的經濟排名裏就排在了下遊……

甚至一些悲觀的人士認為,如今這個局麵繼續這麽下去,恐怕不用幾年都要被新納入帝國本土腹地統治的南洋的部分省份給超越了……比如馬六甲省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人少地多,資源豐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不說的別的,靠著一個新加坡人家做一做港口貿易生意都能活的很滋潤。

麵對這種困局,安廬地區在這幾年也是探索了諸多不同的發展途徑。

比如重點布局安廬的新省城合肥的工業發展,通過承接應天府以及江南地區的一些工業轉移來發展當地。

應天府以及江南地區的工業發展是非常迅速的,這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在當地的一些企業成本上漲,而安廬地區本身就是勞動力輸出省份,當地用工便宜,並且安廬本身也是一個大市場,就近在當地設立工廠的話,對於企業而言也能夠有效降低運輸成本。

這也讓安廬地區最近幾年的工業發展有所增速。

不過羅誌學最關注的並不是安廬巡撫衙門,圍繞合肥打造新興工業城市的路子。

這種所謂的新興工業城市,重點城市戰略在大楚帝國裏已經太多了……幾乎每一個省都會想方設法發展工業,為此不惜通過搬遷省城,重點扶持一個城市等等。

在鐵路時代到來後,過去十幾年裏為了經濟發展而搬遷省城的省份,可不在少數……安廬可不是唯一的一個。

東北遼東,省城從遼陽遷移到了沈陽、遼北的省城從吉林遷移到了長春,黑水的生產從雙江城遷移到濱江(哈爾濱),高麗半島的東海省也從北部平壤遷移到了更南邊的漢城。

江北的省城則是從淮安遷移到了徐州。

河南省府從開封遷鄭州。

這種情況在大楚帝國裏不算特殊,甚至都算得上普遍……這說的還是省城,如果是府城以及縣城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少府縣在開通鐵路線的時候,因為原先的府城或縣城遠離鐵路線,鐵路總公司也不肯遷就,或者是其他發展因素的緣故,都搬遷過府城或縣城。

安廬地區換個省會,在當代的大楚帝國裏稀疏平常,甚至後續有必要的時候,也不是不可以再換一個……

通過換省城的方式,用鐵路進行更好的發展,這很正常。

對於安廬省而言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少最近這些年安廬地區的主要工業產值增加了不少,其中合肥的貢獻值是非常大的。

可見搬遷省會,並重點扶持合肥的發展方式效果還是有!

但還是那句話……帝國不止安廬一個省,這麽做的也不僅僅隻有安廬,實際上大部分省份都這麽乾,而且乾的比安廬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