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人才的培養方式【補不要臉的嘴老師萬賞加更】(2 / 2)

明左 鶴城風月 1408 字 2023-04-10

這裏麵涉及到精密的光學知識,還要有非常好的演算能力。

雖然把一片凹透鏡和一片凸透鏡裝在圓筒的兩端,就能實現望遠鏡的基本功能。但這樣的望遠鏡,平常玩玩還行,根本無法用作軍事。

因為可觀察距離太近了,幾乎和目視沒有太大區別。

而要想最大發揮望遠鏡的效能,就必須要通過嚴格的計算,來確定凸透鏡、凹透鏡的規格,以及圓筒的規格,還有出瞳距離。

當然了,要想做出最頂級的望遠鏡,還要在其中添加棱鏡。

但以這個時代的技術……

工匠們還是將凹透鏡和凸透鏡磨好吧。

所有的計算基本上都是左夢庚一個人完成的,然後交給工匠們磨製。

可因為工匠們不懂數據,在磨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次次的差錯。

工匠們隻能一點點地修正錯誤,自然費時費力。

至於廢掉的鏡片,那就更加不知道有多少了。

每當這個時候,左夢庚就不禁想起遠在京師的那個姑娘。

要是她在,以她精湛的計算能力和幾何知識,絕對可以幫自己解決許多問題。

回到了家中,沒有了可以溝通交流的人,她一定很悶吧?

左夢庚猜錯了。

徐若琳非但不悶,還很忙。

徐光啟的書房,已經被她征用了。

徐若琳正在做一件大事。

編譯《幾何原本》。

確切地說,是編譯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著的《幾何原本》。

從左夢庚這裏接觸了更加新式的數學表達習慣和方式後,徐若琳愈發覺得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太過於晦澀,不便於閱讀和理解。

她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徐光啟聽,還特意編譯了一部分給徐光啟看。

徐光啟略一琢磨,就發現徐若琳的改編更加精煉,也更利於閱讀和使用,便對她的做法大力支持,還提供了自己的書房。

這讓徐若琳大受鼓舞,立刻投入其中。

她的野心不僅僅隻是編譯《幾何原本》的前六卷,還打算將後麵的九卷也編譯出來。

全新的編譯版本中,徐若琳全然照搬左夢庚的方式。

將漢字原有的從右至左、從上至下的書寫習慣,改為了從左至右、從上到下的模式。

計算公式也以字母、符號和圖形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一下子讓原本繁仄的書稿變得清爽了起來。

可很顯然,做這項工作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徐若琳單獨來做,進展並不快。

目前臨清能夠生產玻璃的地方有兩個。

一個是福耀集團,一個是後營玻璃所。

後營玻璃所生產的玻璃品質更好,純度更高,清晰度幾追後世的玻璃。

隻因為這裏的玻璃在製作的過程中添加了純堿。

高清晰度的玻璃,也是製作望遠鏡的基礎。

這是機密,即使後營內部,也僅有極少數人知曉。

現在,望遠鏡終於出現了成品。在給軍隊使用之前,左夢庚拿著來到了學堂。

相比起學堂裏其他的老師,他負責的課程並不中規中矩,也不限定什麽講授內容。

左夢庚很清楚,論起給孩子們的啟蒙,他遠遠不如那些秀才和童生。

哪怕他可以把後世一些兒童啟蒙的辦法拿過來,但他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是十足的門外漢。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給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讓他們的未來擁有無限的可能。

這也是他最希望的。

畢竟軍人、官員都好辦,一點點培養,從實踐中成長總能夠得到足夠的數量。

但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等等,才是能不能讓中華民族走出不一樣道路的關鍵。

他沒有能力將孩子從無到有培養成最頂級的科學家,因為他所掌握的知識,到了某一個層次也後繼乏力。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他們接觸到這個世界的未知。

就比如現在,左夢庚將望遠鏡擺在大家的麵前。

“今天,我來讓大家了解一下,什麽是光學……”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