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子彈生產線(1 / 2)

明左 鶴城風月 1631 字 2023-04-10

“這種東西叫滑雪板,雙腳踩在卡扣中,隻需用兩個撐杆就可以在雪地中如履平地。”

“這是特意加厚的棉服,內襯縫了毛皮,不透風,不透水,防寒效果更好。”

“這是加了絨的襯褲, 穿在棉褲裏麵,十分貼身,再也不怕凍壞雙腿。”

“這是新式飯盒,鍍了錫的,不會上鏽,可以一直使用。”

“這是棉帽, 旁邊的耳朵可以放下來,在下頜處係上,就能包住臉蛋,不會被凍傷。”

一樁樁、一件件的好東西拿出來,黃三虎和符綱全都看傻了眼。

怪不得他們的反應回饋的這麽遲,原來後勤部準備的好東西竟如此之多。

要說其中最讓他們大為震驚的,就是新式子彈了。

雖然還是米涅彈頭,但取消了紙製彈殼。在彈頭的後方,是一個圓形的小鐵管和彈頭鑲嵌在一起。

使用的時候隻需要將彈頭拔出來,就可以將鐵管裏的火藥倒入槍管。

這種小鐵管和彈頭的連接處有一個明顯的收束,口徑遠比槍管要小,這樣一來往槍管裏裝填火藥十分的方便。

“前線部隊普遍反應,紙製彈殼裝藥的時候,一旦遇到大風天,很容易被吹散。導致裝藥量會出現不足,對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裝備部接到反饋後,組織工匠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借鑒了步炮炮彈彈殼的原理, 製造了這種鐵質的子彈殼。每一枚彈殼裏麵的火藥都是定裝的, 而且鐵製彈殼和彈頭的分離要比紙製彈殼更加容易。因為前端的收束,可以直接將彈殼塞入到槍管內, 避免了風中、雨中操作的不便。”

子彈工廠內, 左代陪著左夢庚一邊行走,一邊給他介紹新式子彈的情況。

如今的子彈工廠,已經徹底告別了過去的純手工式。

尤其是米涅彈頭的製作,更是出現了機械化的生產線。

左夢庚就看到剛剛熔煉好的鉛塊,被放到傳送帶上一路送到兩個上下不停旋轉的輥上。

鉛塊經過這種擠壓,再出來時就變成了薄薄的鉛板。

鉛板經過略微傾斜的傳送帶,輸送到下一道工序,那裏並排豎著五道切割刀。鉛板經過後,就變成了大約兩指寬的鉛條。

再到前方,是一個十分厚重的大鐵塊兒。

鐵塊的中間有一個大拇指粗細的圓孔,鉛條被強力擠壓進去,從一端出來時就變成了和槍管直徑一樣的圓形鉛條。

左夢庚雖然不懂工業,但也明白如今的工匠們實現了斜軋法和擠壓法。使得子彈的生產,極大程度的上擺脫了人力,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擠壓成型的鉛條再次向前輸送。

正前方有一道高速升起、落下的閘刀,快的幾乎肉眼看不清。

而閘刀每一次落下,都精準的將鉛條切成一節手指大小的圓柱體。

左夢庚特意走到旁邊細細觀察。

才發現在這台機器的側麵,有一道長長的水槽。

外麵水庫裏的水,被傳送到高處之後順著水槽傾瀉而下。由高到低的落差, 極大的增強了水流速度。

到了這裏的時候, 槽中的渦輪在水流的衝擊下開始飛速旋轉。

和渦輪同軸的齒輪旋轉起來後,帶動了一大堆大大小小不同的齒輪聯動旋轉。

通過這種大小齒輪不同的轉速,最終實現了閘刀頻率一致的做功,也使得每一個鉛塊都都被切的大小一致。

過了這道工序,才出現了幾個工人。

他們飛速的撿起盤子裏的鉛塊,放在另一頭的傳送帶上。

這條傳送帶上全是一個個長條形的鐵塊,每一個鐵塊上有五個和鉛塊直徑一樣的凹槽。

工人們要做的就是將鉛塊放置在凹槽內。

待鐵塊兒被移送到前方的固定位置後,上頭同樣有五個前端成尖弧線型的鐵柱飛速落下,砸在了鉛塊上。

經過了這一道工序,鉛塊就從圓柱體變成了內部凹陷、前端圓弧的彈頭形狀。

生產線上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將初步成型的彈頭並排安放在朝上的鐵柱上。

傳送帶再往前,是一個如同河流入海口一樣向內漸漸收緊、上下各三層、分內外布置的極薄的鋼板。

三層鋼板疊加在一起,每層中間的空隙,甚至連一分米都不到。

因此三層鋼板的總厚度,大約也就在零點五厘米左右。

內外兩側的鋼板,距離略小於彈頭的直徑,而且鋼比鉛要硬。因此當彈頭被推入進去後,內外鋼板共同作用下,就在彈頭的底部刻畫出了三道凹槽。

最讓人新奇的是,彈頭進入這台機器時,還會在圓柱上不停自轉。

這樣一來,隨著傳送帶的不停前進,彈頭的凹槽部位就會被鋼板全部切割,最終形成完整的一周。

左夢庚蹲下來才看到,原來這台機器的下麵每一個圓柱體上,都有一個小小的齒輪。

這些齒輪又跟傳送帶的軸承連接在一起。

當軸承轉動、推動傳送帶前進時,這些齒輪也會帶動著每一個圓柱體自行旋轉,也就使得彈頭被刻畫上了凹槽。

經過了這些工序,一枚米涅彈頭算是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