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矛盾(1 / 2)

明左 鶴城風月 1039 字 2023-04-10

自從鄭氏選擇站在東瀛一邊,雙方的矛盾就擺在了明麵上。

並且不可調和。

鄭氏倚仗地利之便,壟斷了南洋到東瀛的貿易,賺得盆滿缽滿。

但實際上,鄭氏的利益大頭其實來自於本土。

畢竟這個時代的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產基地和外銷源頭。

鄭氏正是依靠著將國內的產品,通過官方的、走私的各種渠道向外販賣,收取過路費,才發展壯大起來的。

可是現在,鄭氏的經營模式受到了夏國的強大衝擊。

中國對外輸出的商品中,除了瓷器之外,紡織品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而紡織品中除了絲綢,棉紡產品的數量更加驚人。

可是現在最大的棉花種植基地山東在夏國的手中,最大的棉紡中心鬆江府也在夏國手中。

這就等於夏國徹底壟斷了棉紡織品對外出口。

倘若夏國沒有遠洋貿易能力,那麽雙方之間還可以相安無事。

夏國隻能依靠鄭氏的貿易渠道,才能對外銷售產品,忍受鄭氏的盤剝。

可現如今夏國的遠洋能力已經發展起來了,而且越來越壯大。

加上鬆江府以北到東瀛的航線並不在鄭氏的掌控之中,這就使得夏國不需要經過鄭氏的地盤,就可以對東瀛傾銷產品。

市場就那麽大,夏國多占一點,鄭氏就會多損失一點。

此消彼長之下,鄭氏怎能忍受這種局麵?

除此之外,德川幕府也對現狀感到不滿。

身為一個封建政權,德川幕府最想做的就是閉關鎖國。然後保留長崎一個對外窗口,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樣一來,就等於攫取了對外貿易的絕大部分利益。不但能夠壯大自身,還能夠虛弱其他大名,鞏固自身的統治。

結果現在被夏國用武力打開了門戶,海量商品湧入的同時,也讓德川幕府的威信遭遇了極大的衝擊。

現在東瀛國內,對德川幕府的質疑之聲此起彼伏。

那些本來就不甘心的大名更是躍躍欲試,隨時都能夠跳出來,挑戰德川幕府的統治。

德川幕府萬分想要回到從前的局麵,就隻能聯合鄭氏,時刻尋找時機,將夏國從東瀛驅趕出去。

而站在夏國的角度,同樣也不喜歡現在的局麵。

夏國以商立國,商業貿易是國家產生財富的最大源頭。

現在雖然打開了朝鮮和東瀛的商貿渠道,可是要想參與到全球競爭當中,就必須前往南洋。

然而前往南洋的通道掌握在鄭氏的手中,夏國的每一艘船從這條航線通過,都必須每年繳納兩千兩白銀的過路費。

這麽沉重的成本負擔,夏國上下早就怨言沸騰。

可以說,即便左夢庚不進行籌劃,上上下下的利益使然也會讓夏國采取行動。

“鄭氏如今越來越過分了,他們已經將我們荷蘭人的過路費提升到了每年兩千五百兩白銀,這極大增加了我們的成本。現在我們對東瀛的貿易利潤越來越小,再這樣下去,就隻有破產一條路了。”

得知沉廷揚到來,斯科特爾找上門來,一見麵就是訴苦。

借助夏國戰勝東瀛的契機,荷蘭撈到了足夠的好處。斯科特爾因為表現出眾,乾脆被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為駐東瀛總代表。

東印度公司早已給他下達了指示,讓他和夏國的官員密切合作,保持利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