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無可奈何(1 / 2)

明左 鶴城風月 1078 字 2023-04-10

“盧象升對楊嗣昌說聚兵一處,力不可使;分兵各處,必成孤軍,此乃兵家之大忌。因此他提議將所有兵力,分別交由他和高起潛率領,以此來應對清軍兩路的攻勢。”

夏國的軍事會議上,左富向所有人通報了情報部的資料。

大明中樞的討論過程和結果,如今都擺在了夏國的桉頭。

麵對清軍的進攻,楊嗣昌和盧象升的主張清晰了然。

“盧象升的兵力多少?”

左夢庚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他依稀記得,《明史》當中記載盧象升手中的兵力很少很少,而且全都是老弱病殘。因此才被清軍團團圍困在巨鹿的賈莊,最終悲壯戰死的。

這方麵的情報,左富也已經掌握。

“盧象升的手中原有宣府、大同和宣大總督的標營,一共一萬九千人。虎大威率領山西兵馬五千、劉光祚率領保定兵馬三千五已經同他會合。除此之外,大同巡撫葉廷桂、山西巡撫宋賢各率領巡撫標營四千人,已在趕來的路上。楊嗣昌生怕盧象升有所閃失,又將薊鎮的兵馬調派給了他。”

左夢庚默默盤算,不禁訝然。

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薊鎮,這可是五鎮的兵馬了,加在一起足足有四萬人之多。

遠遠不是《明史》當中所記載的老弱病殘。

那麽也就是說,楊嗣昌故意分兵、坑害盧象升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而另一件事,更可以左證楊嗣昌絕對沒有故意坑害盧象升。

眾說紛紜,楊嗣昌力主議和,而盧象升極力主戰,因此遭到他的嫉恨。

楊嗣昌和高起潛按兵不動、見死不救,才害死了盧象升。

可分辨曆史事件,有一個重要的原則。

那就是史料可以造假,但邏輯絕對不會有假。

這個說法中最大的邏輯硬傷就是,當盧象升戰死之後,楊嗣昌推薦的督撫人選乃是孫傳庭。

眾所周知,孫傳庭和盧象升一樣,都是死硬的主戰派。

既然楊嗣昌一力主和,又何必坑害了盧象升之後,再安排一位主戰派統管前線的軍務呢?

這就是最大的邏輯硬傷。

而現在夏國掌握的情況,更是足以說明楊嗣昌的冤枉。

真正想要議和的人,並非是楊嗣昌,而是背後的崇禎。

甚至崇禎也不是真心議和,隻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逼迫楊嗣昌加快進度,驅逐清軍,還京畿以安寧,保住他皇帝的臉麵。

聯想到後來,他不顧局勢強硬催促孫傳庭東出潼關同農民軍作戰,說明這個皇帝曆來秉性如此。

他從不認為大明太過於虛弱,根本不是清軍的對手,隻以為是nbsp;整個戰役當中,無論是楊嗣昌、高起潛,亦或者是盧象升,其實在應對上都沒有什麽私心。

倘若這三人當真可以按照內心所想,團結合作,說不定真的能夠擊退清軍。

但很可惜,上麵的皇帝把天大的壓力砸下來。逼著三位主將明知山有虎,卻不得不向虎山行。

“盧建鬥危矣。”

孫承宗也出現在了這場軍事會議上。

近距離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會議的同時,也為盧象升的安危擔心不已。

乍看起來盧象升手中的兵馬足有四萬,似乎比豪格的右翼軍還要多。

可實際上誰都明白,雙方之間的戰鬥力根本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