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李隆基的憤怒,安祿山(1 / 2)

金錢,決定命運。

這也並非全然都是壞事,還有可能讓大唐往更加興盛方麵發展。

既然是有這種可能性,那自然就是要有兩個前提所在。

第一個前提就是,李隆基沒有沉迷於楊玉環的美色,如此一來還有一些理智尚且能夠保存。

第二個前提就是,那場恒羅斯之戰能夠戰勝阿拉伯帝國。

而當年的恒羅斯之戰其實是可以取勝的。

高仙芝毫無道義可言,可以說是完全的暴虐入侵。

以往大唐積攢起來的大國形象徹底敗壞了,明明是上下同心情況下,卻是致使戰爭的失敗。

若高仙芝不采取長途跋涉,突然襲擊的策略,反而是謹慎行事,戰爭也不會敗得這麼徹底。

如果大唐在恒羅斯之戰失敗後,安祿山沒有發動叛變。

再加上封常清一切都準備就緒,還有他也不像是高仙芝那般殘忍。

並且汲取了高仙芝的失敗教訓。

因此,再次與黑衣大食交戰時,極大可能性會取得勝利。

按照這個邏輯推導,若是沒有安史之亂,大唐有極大的可能性一統中亞。

那此時的疆域何止遼闊了。

那麼不僅僅是大唐能夠苟延殘喘多少年的問題了。

至少西域不會成為未來那個混亂不堪、百姓艱難求生之地,自然也不會有恐怖行為的存在。

在安史之亂的陰影籠罩下,西域各國開始逐漸被伊斯南化。

曾經的西域也曾是佛家聖地,在這場亂局之後漸漸被伊斯南信仰所統攝。

這個突兀的轉變,始於中亞地區。

尤其是當阿拉伯帝國控製後,強有力地輸出了伊斯南。

自此以後,中亞、中東和西域成為伊斯南世界的版圖。

這種伊斯南化的結果,令身處千禧年之後的楊平深有感觸。

他目睹並親耳聽聞著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西域已經不再是書本上那個美輪美奐之地,而是被無數次屠戮無法被消滅的恐怖主義所籠罩。

談及對後世的影響,楊平不妨說,若是未曾發生安史之亂,華夏會變得多麼強大任何人都無法預估。

還有那些讓西域擺脫困境、徹底鏟除恐怖主義的全都化為泡影。

正因為安史之亂是曆史上的一場浩劫,對華夏乃至整個世界的曆史進程產生了影響。

這種影響深遠足以持續千餘。

自從上次他提出建議幫助朱由檢,將大明從滅亡的邊緣拉過來之後。

楊平的心中便充滿了要扭轉天寶的決心。

無論那些曆史虛無主義者認為沒有安祿山就會有‘李祿山’、‘張祿山’之類的無稽之談。

但是卻不得不承認的是,大唐在李隆基統治下,比安祿山有頭腦者數不勝數,而比他兵權大的卻少之又少。

若沒有他的存在,又豈能有如此大規模的叛亂呢?

然而,罪魁禍首固然是安祿山,晚年的李隆基也是助紂為虐,推波助瀾。

隻有將這兩個元凶一並鏟除,方能徹底根除這個千年遺留安史之亂這顆大毒瘤。

看完安史之亂始末的視頻,嬴政心中感到無以言表。

“其他方麵孤王不想了解,但是,有一事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