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天道酬勤(1 / 2)

楊一清覺得自己頭暈的厲害。</p>

自己可是進士及第,轄製陝西馬政,三邊總製,可謂是功勳卓著。</p>

當然,這一次確實是犯了大錯。</p>

有錯就認,楊一清認了。</p>

可是……雖是活了下來,罷官,他可以接受,大不了回家頤養天年去。</p>

可是罷黜為吏,這就是另一回事了。</p>

吏啊,人們常常稱吏為賤吏,這方繼藩……他……他侮辱老夫啊。</p>

楊一清一臉悲憤。</p>

弘治皇帝聽罷,笑吟吟的道:“在哪裡為吏好呢?”</p>

方繼藩道:“現在保定府正在用人之際……楊一清雖是年紀大了一些,長得也醜了一點……”</p>

“……”</p>

楊一清是醜,這是他心底的痛。</p>

當初他金榜題名,也算是名列前茅,可是吏部選官時,就因為長得有點獐頭鼠目,不被人所看中,結果彆人進了翰林,成了庶吉士,他運氣不好,外放為官,若不是靠著自己的本事,嶄露頭角,隻怕……再難翻身了。</p>

方繼藩繼續道:“可是現在,實在是缺人手,不妨就在保定府,陛下……以為如何呢?”</p>

弘治皇帝微笑:“不要問朕,問歐陽卿家。”</p>

歐陽誌忙道:“恩師說好,那就好。”</p>

弘治皇帝才點頭:“既如此,那麼這些人,就貶為小吏,在這保定府聽用。”</p>

楊一清悲憤不已,隻是此時,卻也無可奈何,紛紛拜倒:“臣等……謝陛下恩典!”</p>

楊一清摘下了烏紗帽,哭了,奇恥大辱,真是奇恥大辱啊。</p>

這真比殺了他都要難受,他寧願死了,也不想受此羞辱。</p>

弘治皇帝而後道:“容城縣縣令何在?”</p>

在歐陽誌身後,一人閃出來:“臣在。”</p>

弘治皇帝的心情輕鬆了許多,呷了口茶:“卿乃童生,是府試的童生,還是縣試?”</p>

容城縣令梁敏,臉騰地一下紅了:“縣試……”</p>

方繼藩站在一旁,心裡想,悲劇啊,這大抵就是小學生的水平。</p>

弘治皇帝卻不以為意,微微一笑,頷首道:“朕聽說,你在容城縣任官之前,乃是定興縣的一個小小刑房文吏?”</p>

“回陛下,是的。”</p>

弘治皇帝便接著道:“為官一年有餘,朕在作坊裡,倒是得知你政績頗佳,這縣中勸農和工商,都施行的不錯。”</p>

梁敏鬆了口氣:“陛下,臣愚鈍,跟著歐陽府君學習,開了一些竅,再有,就是多了幾分勤勉而已。”</p>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天道酬勤……這話沒有錯,來,說說這容城縣吧。”</p>

梁敏一愣,他不知如何說起,可想了想,還是鼓起勇氣道:“縣中的事,無非是工、農、刑、稅、路而已,無農不穩,無刑不寧,無工商不富,無稅則國庫不能補其不足,且官府不能有所作為,無路,則不通。且此種種,又是相互聯係,密不可分。倘若刑法不夠嚴明,不能震懾宵小,哪裡有商賈敢來呢?有了商賈,才有稅賦,有了稅賦,官府才可修路,修了路,便需工,需要無數的人力,有了這無數的人力,便對農有極大的需求了。臣至容城縣,先修路,銀子從何而來,一方麵是稅,可稅金不夠,便效定興縣的經驗,先從西山借貸,起初,是創業維艱,百廢待舉,畢竟官府的財稅不足,而借貸修路,卻也是需謹慎的,否則倘若花費巨大,縣中虧空也是不小,若是沒有節製,到時可就還不上貸了。”</p>

梁敏見弘治皇帝聽的很認真,繼續道:“所以臣不敢將步子邁的太大,幾經斟酌之後,隻修一條主乾道,先和定興縣的路網連接,而後開辟出一些土地,供給工商……”</p>

弘治皇帝聽著連連點頭,這梁敏,思維是新的,可行事卻謹慎,並不激進,這個人……很有閱曆,且是個乾練的人。</p>

“咳咳……”聽到這裡,禮部尚書張升忍不住咳嗽起來。</p>

張升倒是明白,今日通州和保定府,高下已分,吳寬可謂是罪有應得。</p>

所以自始至終,他都沒有為其說話。</p>

可是……現在……他卻不得不出來說兩句了:“陛下,梁縣令口口聲聲說什麼工商,什麼農刑,什麼道路,這些……固是縣中所需,臣不敢反駁,隻是……臣以為,縣令梁敏,既是要治理一方,這教化,難道不是緊要的事嗎?臣乃禮部尚書,深知政以體化;教以效化;民以風化的道理,何以梁縣令對此隻字不提?”</p>

作為禮部尚書的張升,顯然對此頗有微詞。</p>

其他人紛紛點頭,對此表示認同,教化是大事。大明六部之中,吏部為最,其次戶部和禮部卻難分高下,比之其他三部,更高一些。</p>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這讀書,乃是緊要的事。</p>

張升繼續道:“陛下,古之王者明於此,是故南麵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這是太祖高皇帝定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