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悟道(1 / 2)

弘治皇帝細細思量,還真是如此。</p>

弘治皇帝道:“就算漲了,那也是周坦之的能耐,此人……朕當初是看走了眼。”</p>

此時,方繼藩見弘治皇帝一臉遺憾的樣子,便喜滋滋的道:“陛下啊,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這千千萬萬的百姓之生死榮辱,都在陛下的一念之間,陛下想要讓他們安居樂業,他們自是安居樂業,同樣的道理,陛下想讓賊寇血流漂櫓,便可使他們置之萬死之地,闔族灰飛煙滅。此乃毀天滅地之能。這區區的交易所,也同樣如此,陛下一念之間,其實可隨時所掌握漲跌,萬千臣民,不得不俯仰聖恩,隻盼著陛下降下甘霖雨露,兒臣在陛下麵前,也是時時戰戰兢兢,可又心生感激涕零之心,這正是因為陛下的聖威啊。那些什麼養豬的,做買賣的,三百六十行,在陛下麵前,都不過螻蟻而已,因而,那區區周坦之,豬養的再好,已是超越了千千萬萬的人,可與陛下相比,不算什麼。”</p>

弘治皇帝聞言,舒心的哈哈大笑:“好啦,這些話,藏在心裡即可,切切不可說出來。”</p>

方繼藩這時便板起臉來,正色道:“陛下啊,兒臣在陛下麵前,哪裡敢有半分的私心,什麼事,都需向陛下奏報的,這心裡若是藏著事,尤其是隱瞞著陛下,兒臣會時常惶恐不安,便覺得天要塌下來,吃飯不香了,睡覺也不踏實了,請陛下恩準兒臣知無不言,言無不儘。”</p>

弘治皇帝覺得有理。</p>

方繼藩這樣的性子,挺好。</p>

總比那些口裡說的客客氣氣,個個一副忠心耿耿樣子的人,卻又人心隔肚皮,朕也不知他們在想什麼。</p>

方繼藩有時確實口無遮攔,可這並非是壞事,反而是好事,直接說不定反而少了許多猜疑。</p>

這時,弘治皇帝想到一件事,便道:“朕想起一件事來,奧斯曼國,又有大量的儒生將要西行了,這些人到處宣揚奧斯曼國國主如何禮賢下士,如何敬重儒生,還說奧斯曼四處都在設立孔廟,朕很清楚他們是什麼意思,他們是覺得在大明沒有出路了,借奧斯曼諷刺朝廷,諷刺朕。又有人沒有了出路,便索性,投奔奧斯曼去,你看,朕該如何處置。”</p>

方繼藩卻是一點犯愁的意思沒有,甚至聽著眉開眼笑:“陛下,這是天大的好事,兒臣不是早說了嗎?儒生們與其留在我大明,不如放眼四海,就如那周坦之一般,若是他不養豬,他如何知道自己養豬養的好呢?”</p>

頓了一下,方繼藩繼續道:“至於那奧斯曼國主蘇萊曼,此人對太子還有兒臣,倒是頗為客氣,他屢屢修書來,自稱為弟,說是能與太子殿下和兒臣結交,乃是他的幸事,兒臣自是回了書信,這是沒辦法的事,一切都是為了通商嘛。”</p>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p>

方繼藩又道:“這蘇萊曼,還作詩呢,將這詩詞命人送了來,請兒臣品鑒。”</p>

弘治皇帝不禁訝異,隨即動容道:“什麼詩?”</p>

“打油詩!”方繼藩回答的斬釘截鐵,唇邊帶著笑意。</p>

弘治皇帝:“……”</p>

好吧,他不好繼續再問下去了,那等打油詩,沒得汙了自己的眼睛。</p>

於是弘治皇帝道:“朕也是這個意思,儒生們若是向往奧斯曼,朕也攔不住,不如索性放他們走,禮送出去。”</p>

方繼藩笑著點頭。</p>

弘治皇帝又道:“是了,卿家還記得那個謀刺你的劉輝文嘛?”</p>

聽到這個問題,方繼藩眨了眨眼睛,很隨意的道:“兒臣早忘了。”</p>

弘治皇帝一愣:“忘了?他可差一點要了你的性命。”</p>

方繼藩歎了口氣道:“兒臣時刻伴駕在陛下的左右,受陛下的教誨,方知這世上,冤家宜解不宜結,就算有人想要殺死兒臣,兒臣卻又何須咬牙切齒呢,一個君子,自要有大海一般廣闊的心胸,兒臣是個三觀……不,兒臣時時告訴自己,要像陛下一樣,做一個有廣闊胸襟的人,莫說是有人想要殺死兒臣,便是他想將兒臣至親至愛的弟子們統統碎屍萬段,兒臣也定是一笑置之。”</p>

弘治皇帝覺得這家夥又開始鬼話連篇,便板著臉看他:“廠衛這些日子,依舊不肯鬆懈,此人雖已伏法,可是錦衣衛卻發現,此人入獄,三司會審之時,這朝中曾有人想要營救此人,朕在想,劉輝文是真正的真凶嘛?又或者,他也不過是一枚棋子,這背後之人,方才是可怕啊,或許,他就在朕的左近,是朕的左膀右臂,他藏匿的如此之深,令人毛骨悚然,朕已下旨,命廠衛繼續徹查到底,凡有任何的蛛絲馬跡,都不可放過。而你……也要小心一些。”</p>

方繼藩便慎重的點頭道:“兒臣明白。”</p>

方繼藩心裡很認真的想著一個問題,這樣說來,他是不是該再給自己加派百八十人了?</p>

弘治皇帝轉而微笑道:“好啦,時候不早,朕該回宮啦,至於這個周坦之,他既有了大誌向,此人現在所為,於天下也有莫大的好處,你能幫襯,也幫襯一些。”</p>

方繼藩自是連連稱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