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實用學(2 / 2)

明左 鶴城風月 1401 字 2023-04-10

眾人聽的如癡如醉,更有人奮筆疾書,將劉宗周所言記錄了下來。

“仁”乃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儒家在倫理、政治、社會等諸多方麵定義的核心要素。

什麽是仁、如何闡述仁、如何行仁,始終都是儒家思考和鑽研的課題。

什麽是仁這個課題,曆經千年,儒家的認知不可謂不廣泛和精準。

如何闡述仁,儒家煌煌巨著浩如煙海,也足夠夯實。

唯獨如何行仁,乃儒家學說最為粗糙的一麵。

就像士人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輕徭薄賦”一樣,說了上千年了,聽的人耳朵都起繭子了。

這話對不對?

當然對。

可該如何輕徭薄賦?

學過行政的都知道,這背後有著精深的經濟學、社會學、行政學、管理學、人口學、地理學等等諸多學科考量在其中。

儒家出身的官員,如果在官場裏磨礪了之後,或許能知曉具體的實施辦法。

可糟糕的是,即使是這些實踐過了的官員,也不會把自己實踐的辦法和過程記錄下來。

縱觀他們的資料記載,也不過匯聚成那簡簡單單的“輕徭薄賦”四個字。

以至於後來者看到的,依舊是這雲山霧罩的終極定義,卻看不到通往終極定義的途徑。

劉宗周闡述的道理並不高深,不過是希望儒家士人能夠親自去實踐大道至理,然後將其“所以然”的東西告知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世人對大道至理都有一個明確而深刻的認識。

從邏輯上來講,任何人來反駁不了劉宗周的觀點。

但是……

一旦儒家士人真的這麽做了,那麽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會離開故紙堆,而走入到現實世界來,去用現實世界裏的情況來反證學問。

無論這樣的反證結果如何,都意味著儒學從此走上實用之路。

顯然,儒家思想裏有許多是在現實裏不能證明的東西,同樣也有許多是可以被證明的東西。

經過實用的驗證過後,儒學必然會變得更加純正,隻有經過了實證的那部分才能具有生命力。

顯然,不具備生命力的都是什麽呢?

恰恰是維護封建社會統治基礎的天命論、三綱五常、階層劃分等。

一旦這些東西被現實證明了沒有用處和意義,那麽就意味著封建社會統治的思想基礎開始崩塌,必然會帶來世人的思想解放。

這就是劉宗周的深意。

運用儒家原本的學說,號召士人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大力推廣實用學。

張采等人的實學,不過是號召士人按照聖人所要求的那樣做,但他的實用學,則是號召士人們知道為何要這麽做。

這個差別,毫無疑問更進一步,也比張采的實學論更令人信服。

但士人一旦遵照而行,帶來的必然是儒學的巨變。

當今之世,能夠體會到劉宗周用心的,除了本陣營的寥寥數人之外,根本就不存在。

最起碼張采等人隻是鬱悶於無法反駁劉宗周的觀點,渾沒有想到這位儒學大宗師其實正在挖儒學的牆角。

即使他們想要繼續抵抗,能做的也隻不過是維係理學道統。

可二者的學問理念,一個是固步自封、陳朽腐爛,另一個則是江河直下、浩浩湯湯,完全不具備可比性。

世人逐利,在比較之後,如何選擇根本就不存在懸念。

張采苦心孤詣打造的這場論戰,注定是給劉宗周的實用學說搭建了最好的舞台。

今日情景傳播出去,料來不用多久,必定會傳遍天下。

左夢庚、黃宗羲等人冥思苦想都不知道該如何傳播新思想,卻被劉宗周借力打力、羚羊掛角地做到了。

從這方麵說,大宗師不愧是大宗師。手段之高深,遠不是他們這些小年輕可以比肩的。

在場諸人,怔怔地看著禦風偉岸的劉宗周,均都生起折服之心,同時也給這一場論戰的判定了勝負。

張采端坐不動,身型不知何時早已萎靡了幾分,佝僂的樣子與這昂揚的春日格格不入。

他明白,自己的理想……

破滅了。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