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論案,論畫(2 / 2)

大明英華 空穀流韻 1373 字 1個月前

唯看到丈夫沒多久又折返回來,身後跟著的鄭海珠也隔開一段距離、誠然與小廝丫鬟的姿態無異,姚氏眼裡薄薄的雲翳才略略散去。</p>

黃宗素盯著姚氏的肩頭,和顏悅色道:“這是韓大小姐的針黹吧?真是精妙秀雅,有李從訓的畫風。”</p>

李從訓也是南宋著名的畫師,善作花鳥。</p>

鄭海珠忙上前說道:“老爺和奶奶都好眼力,我家小姐在執針前,已習畫數年,確實最愛兩宋的丹青。方才,奶奶也一眼看出,這絹扇上的魚,是仿的劉罙呢。”</p>

“哦?”黃尊素分出一脈目光,給了擺在石桌上的團扇,略略參研後,對姚氏笑道,“是你所喜的意蘊。”</p>

鄭海珠自從遇到黃尊素後,對他的印象,一直是不苟言笑的模樣,數月來,她幾乎是頭一回見到黃尊素笑得這般溫柔煦暖。</p>

好一碗現做現吃的熱乎狗糧……</p>

瞧著眼前這雙琴瑟在禦的佳侶,鄭海珠也心情輕快起來,伸手從禮盒中捧出四扇隻半尺高的桌上屏風,並排展開,又將一個精巧的紫檀架子擺在桌屏前。</p>

原來是個婦人插簪子的首飾架。</p>

但這套物件的驚豔之處,當然不是造價不凡的木器,而是桌屏上的刺繡。</p>

四幀月牙色的魏塘紗絹上,繡的都是女子。</p>

有的在蹴鞠,有的在舞劍,有的在打馬球,有的在比箭術。</p>

絹麵上十餘位麗人,發式、容貌、裙衫、身姿,皆是各各不同,精彩生動,仿佛令觀者能夠真實地聽見那些清脆而爽朗的號令聲、喝彩聲、談笑聲。</p>

姚氏瞪著一對杏眼,盯住畫麵上的女子,毫不掩飾自己的詫異。</p>

她在嫁給黃尊素之前,閨閣生活的主要內容,不過就是讀書寫字、練習女紅、烹飪羹湯,偶爾能與家中年長的女眷一道,去城中的衣坊布莊裡挑選新出的料子,逢年過節去山寺進香或水邊踏青。</p>

姚氏想象不出,年輕的女子,竟然還能與男子一樣,舞槍弄棒、騎馬射箭?</p>

有也是有的,譬如話本中寫、戲台上演的花木蘭和穆桂英。</p>

但那些形象,於今世的女子想來,不過就是看個熱鬨有趣,她們何曾會將先代鳳毛菱角的女英雄們,與自己早早就被規訓好的婦道一生相提並論?</p>

姚氏尚在發呆,黃尊素已指著絹麵上舞劍的女子,頗顯興致地評論道:“這是杜工部所寫的公孫大娘吧,韓小姐以宋人畫風繡唐時的俠女,清逸中不缺灑脫淋漓,精彩,精彩!鄭姑娘,這繡件中,可也有你的一份功勞?”</p>

鄭海珠滿麵謙色,卻十分認真地回答:“我對漳絨與蠶絲染料,略知一二,對施針實在還是門外漢,隻能給小姐辟絲,打打下手。這組桌屏,小姐原想著用梅蘭竹菊,但又覺著普通了些。”</p>

姚氏趕緊接上:“倒也不能說普通。老爺最愛蘭骨竹氣。在丹青之事上,宮室、器皿、仕女、禽鳥,都有常形。而竹木、山石、煙水、雲翳,雖無常形,卻有常理,總是更高潔幾分。”</p>

黃尊素擺擺手,打斷妻子:“以物喻誌本不錯,我偏愛竹木蘭石,也沒錯。但米芾的論調,卻是我所不喜。他說丹青之中,佛像、故事圖,旨在勸誡,最是上品。其次是山水煙雲,有無窮之趣。再次為竹木石溪,再次為花草。最末流則是仕女翎毛,嬉遊耳,不入清玩。此話未免狹隘。我看韓小姐繡的這四幅屏風,畫上諸位女子,就瀟灑自然,是一股清氣,更是好一番英氣,哪裡就落了下乘去。”</p>